答:个人推荐,南公怀瑾所著,《楞严大义今释》。另多一嘴,先找着心,再戒他不迟!
答:楞严经里,佛打了一个比方,千古年来一直所有的禅师也都在用——标月指。佛教,是指着月亮的那根手指头,是看见了月亮的人,帮助还没看见的人找到月亮的方向标。佛说(不引原文,用白话文):要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
答:首先,非常随喜赞叹您的恭敬。据我浅薄的见识来看,两本经书无论是排放还是叠放,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有个不如法生怕有个不恭敬地来对待佛经、佛像、供品和法器。后来
答:楞严经里,佛打了一个比方,千古年来一直所有的禅师也都在用——标月指佛教,是指着月亮的那根手指头,是看见了月亮的人,帮助还没看见的人找到月亮的方向标。佛说(不引原文,用白话文)。要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
答:楞严经里还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您也应该知道。您这就叫知见立知。都无明本了。我还怎么看?
答:我信佛的,为什么我是左撇子我信佛的,为什么我爱写繁体字我信佛的,为什么我喜欢文言文我信佛的,为什么我不爱穿内裤……这佛信的,真他母亲的累啊!!!P.S.都写完发布了,看了一下金丹大道的回答,忍不住手痒
答:看多了奇葩说,打惯了辩论赛,开始培养出了一种固定模式。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用利弊谁大,好不好,应不应该,要不要……来回答。这本身就很违背辩证法。任何事物两方面,有好就有坏,有坏就有好。永远没有一刀切的
答:如果是人脑,那就是六根;如果是思维,那就是六识;如果是意识,那就是六尘。说破大天,这玩意儿还在十八界里打转悠。怎么可能是妙明真心?!意识意根只是个CPU,一切程序都来这里运算。眼耳鼻舌身是色法,意是心
答:一,是否真的认为食肉不好?有人说食肉是为了生起慈悲心。如果确实不好,那自己不吃给别人吃,这又算啥?这就是所谓的慈悲心?二,在佛陀时代,从来没有过只能吃素的传统和戒条。佛陀时代的乞食原则,要来什么吃什么
答:既然是佛法,那么必然具有共性。佛不可能讲了49年的法而诸法之前支离破碎不成系统。楞严经里佛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说白了,各个法门,就是为了歇,就是为了菩提。打个特别简单的比方。让狂心歇下来,就好比要
答:一朝读过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这种时候,严重质疑自己的智慧不够,是最智慧的做法。作为人类,经常蠢在了太聪明……推荐两部书,宣化上人的《楞严经浅释》,南公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都是一宗之祖,都是众生
答:圆觉经、楞严经、宗镜录。通篇的都是精美的句子。从头到尾美得不像话!整部背,绝对不亏本!
答:所知障啊!统统的所知障啊!如果学佛是鼓捣这些压根没屁用而有翻腾起无数无明的知识,如果习武就是遍览天下武功秘笈而手无缚鸡之力,浪费那时间不如去吃饭睡觉打豆豆啊……多少朝多少代,多少学佛人依文解义,断章取
答:1、大道至简,至臻化境。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理,都不是究竟智慧圆满的道理。佛一辈子说法分五个阶段。法华涅槃是第五阶段,最后一部,开显唯有一佛乘。这是佛教的最高真理。放下自己的贪嗔痴、分别妄想执
答:打坐参禅是修行。明白了修行到底是修什么,自然就知道所谓的阅历有没有帮助。佛说有二法得解脱涅槃,止,观。其实就是定慧。让自己的贪嗔痴停下来,智慧自然就生起。当然,什么智慧决定了什么成就。说白了,用楞严经
答:。。。泻药。楼上的已经答得很好了。我就不饶舌了。
答:蟹妖。我只说文字境界,不说法义内涵。而且包含一些论点和祖师开示,不局限于经文。第一梯队:圆觉经、维摩诘经、宗镜录、楞严经。第二梯队:宝王三昧论,七笔勾,费闲歌,永嘉大师证道歌,三祖信心铭。
答:作为一个靠谱上路的密宗弟子,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一,灌顶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真正的灌顶核心是传戒。灌顶是一种高级的传戒和授权仪式,授予你修行这部密法的权利,传授你三昧耶戒律。但是,但可是,可但是,是不
答:蟹妖。药师经里有个最大的秘密,东方世界就是西方世界,读明白没有?金刚经里上来佛吃完饭,刷盆子,坐好后,金刚经到这里其实已经全部讲完了。须菩提尊者请法说稀有世尊。这已经是在赞叹释迦佛刚才讲法的殊胜。这也
答:其实不单是禅宗,一切宗派,一切法门,最终证得的佛果都是一样的。诸如我们不能说,密宗的佛比净土的佛高级,宁玛的佛比噶举的佛厉害。佛佛不二,只要是佛,一定是三身四智圆满成就的。对不对?极乐世界比娑婆世界高
答: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标准答案就在楞严经里啊。开卷考试照抄就行啊。明妄非他,觉明为咎版权归佛陀。打完,收工。
答:蟹妖。让@dreamer失望了。很可能这题答了白答。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这题的标准的答案在楞严经里。著作权归释迦牟尼佛。汝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如果坚持的那个没有立场的立场可以还掉送出
答:圆觉经有标准答案——空是指的两种特性——遍满、不动。通俗说——就是哪儿都有,而且从来没有变过。佛经原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不是空无,不是没有。准确地说,在楞严经里,空被翻译成了舜若多。
答:为啥没人告诉他应该先去三皈依?!
答:难懂就对喽。懂了就成佛啊!阿难亲耳听,佛亲口讲,不是也没懂么?您看,弄懂七处征心,并不是靠意识。对不对?换言之,佛法不是哲学,不能用想明白了作为结果。对不对?六祖是个文盲而能成为祖师,足见智慧不是知识
答:佛N次回答过这个问题。楞严经里佛说,明妄非他,觉明为咎圆觉经里佛说,非为正问。以至于辛苦伟大的南公怀瑾阿阇黎还用“了义中的不了义”来又重新把这个问题拆解了一通。说到底。打个比方。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
答:著作权归观世音菩萨,欢迎转载。“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出自《楞严经》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闻——学佛到底学什么?——世界观的问题——what、where、when、who、why的问题思
答:总结:我本就拥有,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生灭,能生万法的如来智慧德相,还动摇什么,畏惧什么?怕什么?幻想什么的,佛了我接着,魔来了我也接着,有何畏之。第一个字就错了!
答:读就比不读要好,恭敬地读就比不恭敬地读要好。总之,都好!
答:佛教是会消亡的,因为他有生起。一切可以生起的东西,都会消亡。换言之,开始生长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将来的灭亡。这叫生灭法。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佛陀的肉身会,佛陀的弟子会,佛陀的教法会,甚至于,佛教的法器,
答:一、如果认为梵语的咒音比咒语本身更重要,我是不是可以说,创造梵文的人比释迦佛更智慧?他创造了这种具有神秘力量的语言,而释迦佛只是把它们组合到了一起。二、念佛,不是念佛。七六因中转,八五果上圆。功夫是做
答:不要把佛说的无,空理解为没有。“无”还是有——有一个“无”。好理解?连“有个无”也无了,才是佛说的无。佛解释他老人家所说的无包括两层含义——遍满,不动。所以楞严经里的翻译,用的是舜若多,而不是空和无。
答:这本儿书是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的。您就当个文艺作品就行。这不是释迦牟尼的生命历险,是您拿着自己的慧命在历险。想知道释迦牟尼什么样子,咱们就先听听祂本人怎么说,对不对?有这时间,读读佛经不比鼓捣那破玩意儿好
答:。。。再次诚心推荐南公怀瑾所制《三界天人表》您的每次问题其实都在那里面。另外。推荐您看看南公的《楞伽大义今释》您的每次问题的答案,其实也都在里面。楞伽经、楞严经,学佛不看二楞,真会学成二愣子的
答: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三十二应,是佛教中场用于形容观世音菩萨的专门用语,即三十二应身,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根据其种类和根性所示现之三十二种形相。“应以何种身份得度者,即现何种身相为其说法,令彼解脱
答: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能“唱高调”,因为在楞严经里有“革命家史”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和菩萨们,就差这仨字儿……而已……
答:本来我特想答这道题的。毕竟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把楞严经好好理清楚是对修道大有裨益的。但是一看要求一千字儿以内,啥都懒得说了。我俩字儿就能说明白中心思想——开悟。再多一点——明心见性。再多一点——七处
答:一,所谓自性的空无一物,是谬误。佛教所说的空,不是没有,不是nothing,不是empty。如果有一个“空”,那就不是空。所以真空生妙有。妙有和真空是一体。梵文里“空”是Sunyata,翻译成中文就是
答:谢邀。有三种外道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愚夫所行禅。所谓观察义禅,就是观察义理,然后推演,然后以意识境界作为功夫和见地的外道禅法。是邪法,是魔说。按照“破我执”这仨字儿来观察那么一个所谓的境界,然后
答:一,研究禅宗,就只能远离禅宗。禅宗所要达到的就是不思善不思恶,就是离心意识,就是心体离念。在这个情况下才是本来面目,才是桶底脱落,才是本地风光。研究,在禅宗来讲,就是翻无明,就是打妄想。这是从根本上就
答:道教里有一个很厉害的法器,叫混元金斗,可以破一切邪法和妖法。多高级的法术,只要从金斗里舀一瓢泼过去保证破功……这个法器一家一个,也不甚高级——就是马桶。您发现现实越来越不真实了,可以弄杯尿,再弄碗屎,
答:一、如果看什么书就可以得佛智慧。当初阿难绝对是本儿“人肉佛经大全”。佛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又如何呢?佛涅槃的时候他都没有开悟。他跟佛说,我是佛最疼爱的弟弟,我觉得佛一定会把智慧给我。智慧
答:一,佛经不是名头越大读了就越好用。同济版的高等数学牛,拿给小学的孩子依然是废纸。《法华经》、《金刚经》、《心经》。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经,现阶段看这些,和小学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样的……二,坛经里
答:神秀说,菩提是树心是台;惠能说,菩提无树心非台。一下子觉得境界高了。然后很多依然沉溺在见思惑里的人开始依文解意,哎呀。六祖这个偈子高明啊。六祖空性啊。六祖大彻悟啊。其实,啊呸!六祖的这个偈子,不是为了
答:。。。前天看见这张照片就想说,昨天又想但是憋住了,今天本不想但是又看见了,既然第三次看见那就别错过了……咱们先且不说所谓的法王这个职务是否可以世袭,也不说政府册封的名号是否代表具体的实修水平,还有作为
答:1、辩论场上无真理。不是因为知易行难一方赢了那么就成为了普世的道理。其实道理就是道理,看谁来说。牛X的辩手从来不在乎持方如何,什么命题都能拿来讲。这是技术,是手艺,而不是智慧。六祖没读过书,但是他的智
答:顶礼南公怀瑾金刚阿阇黎!真正的无记业可怕的无记果平时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黄金掉在地上,生怕它跑了的样子。那个不是系心一缘,那还是在身体上做功夫,硬把神经搞得很疲劳,觉得身体好像是定住,这是不对的
答:在安般法门的修行过程中。呼吸从粗到细分成三种:风、气、息。然后身体柔软,气住脉停。从您的情况看,这不属于气机发动,属于五阴着魔。您之前听过太多关于气机发动,打通气脉,或者打坐时候应该出现的各种境界。您
答:为什么敲钟的声音会让人觉得心情平静?为什么井空的叫声会让人觉得心潮澎湃?其实原理压根就是一样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楞严经》
答: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答:开卷考试,照抄就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答:一个瞎子说,你们平时所说的红色,到底指什么?你能怎么让瞎子知道,我就能怎么让您知道……
答:一,定义智慧。我们经常觉得某人有智慧,其实在佛教里,那叫世智辨聪。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人生经验、阅历、见解。这并不属于佛教讨论的智慧,我们暂且把智慧定义为是脱离于意识境界的昏沉和散乱之外的东西。二,定慧等
答:是不是北方的做法还有木耳和玉兰片?!你确定你这套沽名钓誉的北方做法没有杂交鱼香肉丝?!这是一本正经地睁着眼睛胡说八道啊!大小乘的问题其实在知乎里讨论过很多了。随便搜搜,大概其看看,貌似我都答过两次了。
答: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
答:您这个问题,在《圆觉经》里金刚藏菩萨问过了。佛没直接回答,说了一圈儿之后回来送他四个字——“非为正问”。就是说你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在《楞严经》里,富楼那尊者也问了。这无明到底打哪儿来的呢?佛送了他
答:色心诸缘:色,指五根六尘;心,指六识八识;诸缘,即六根六识所缘诸法;心所使,即五十一心所法也;诸所缘法,即山河大地,明暗空塞,真妄邪正因果等。皆由现前一念真心所现,如镜中影,影实非镜也。佛说:“我常说
答:蟹妖1、知之一字,是众妙之门,不是妙,由这一字可以契入那个妙,但是不能把知当作妙本身。2、各种法门的修行不是为了无所不知,而是为了放下这个能知和所知。这是无明。楞严经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
答:在您现阶段的理解范畴里,可以这样认为——自性就是佛性,也就是空性。我们的自性本空,证得了这个空性就能成佛,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这个佛性。至于性空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否认存在——并不是这样。依文解意,三世佛
答:一,本焕长老圆寂之前授记未来成佛的名号和刹土,这就是菩萨。历代则祖师大德,哪个不是圣者?哪个不是菩萨?至于成佛,佛有三身,如果从法身圆满来看,圣者很多。但是在娑婆世界,三身圆满的圆满成佛者,下一位只有
答:真正的无记业可怕的无记果平时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黄金掉在地上,生怕它跑了的样子。那个不是系心一缘,那还是在身体上做功夫,硬把神经搞得很疲劳,觉得身体好像是定住,这是不对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脑神经
答:楞伽经:心体离念即得无生法忍。谁的心,谁的体,离啥念?这个问题很像在问,如何成为武林盟主。然后说这样那样,就像一群人在说哪门哪派什么什么功夫如何了得最后一群王语嫣在斗嘴……阿含经里都是具体的修法,圆觉
答:挂个《楞严经》的标签,显然是没咋看过《楞严经》啊。先看第九章,再看第十章,然后看第六章,然后从第一章重头看……
答:一,这题是自问自答的。二,自问自答完了又邀请我的。三,自答的答案里又@了我的。一,吃肉的问题;二,众生本来是佛无明从哪儿来的问题;三,一心迫切但是家人不同意,那么要不要出家的问题;四,信佛信出神经病的
答:第一个,在没成就之前是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欲望的,那么应该采取堵的方式吗?如果堵不会在其他的地方冒出来吗?有两个比喻,修行就像擦一面镜子,众生的智慧德相本来就好比一面无染的镜子,但是因为无明而蒙尘。那么问
答:第一个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怎样的境界的人,看经书,以为是如我们一般的凡夫..但后来琢磨琢磨,感觉并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比我们高出好大的境界啊。佛教对于善恶的描述,和我们从道德上的认知略有不同。地藏经里说
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以为念念咒子就好使?!谁能念个咒子期期中五百万啊?!五百万的事儿都搞不定,还能消罪业?!五百斤的牛拉到一千斤——这犊子扯大了啊……
答:附一:南公怀瑾禅林寒假共修会上开示(谈咒语部分)“一言具众音声海”,佛证得法、报、化三身圆满,一念具足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体相用,他常住在宇宙根本究竟处,一言一行皆能含摄全体法界,所以一言出自能与一切众
答:《药师经的济世观》第08讲燃身供佛作者:南公怀瑾但是,这些有没有根据?有,根据‘法华经’的燃身供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说: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因为乐修苦行,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答:楞严经里很精彩的一个核心部分是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如果这部分没看懂,后面可以略过不看,看了也没用。这部分懂了,恭喜发财,生日快乐!于解脱涅槃有尊驾一号了!七处征心说到底,心到底在哪儿的问题,过程不复述
答:小马过河,自己试试啊…起码先读一遍呗…
答:南公怀瑾:吃素与心斋知识越高,学佛往往越难,佛学的知识越多,成佛反而越有障碍。为什么呢?主观的成见多,本来脑海里很单纯,学了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后,看别人都不对,唉呀!怎么不学佛?怎么不来信教?好像不学佛
答:用两句楞严经里的话回答: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对于楞严经,到了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还没悟的,后面就别看了。此中都是门道,后面都是热闹……
答:蟹妖。这题昨天我看见了,本来想答的,后来突然想起来这是出自华严经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奉上两位老祖师“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开示: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偈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
答:南怀瑾老师:真信得过这八个字,才算是真正的信佛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么叫三世?三世就是现在、过去、未来。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只是生命的一段,不管是活一百年、
答:舍识用根怎么修老法师「一心者,心无异念故」。就是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第二念则是异念,里面夹杂二念在里头,一心就没有了,叫二心。所以禅宗里面参究,它不讲研究,我们世间人都说研究,这个问题你去研究、研
答:放一段儿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原典经文……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
答:难道就我一个人看到这儿的时候一口水喷出十米远么……小半瓶儿的零度可乐,贵着呢!!!
答:我了个去………………原文: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也。厌俗辞亲,观方慕道。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
答: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叫身见、边见、邪见、更坦白地告诉你,这叫五阴着魔。看看楞严经,看看五阴十魔,再搜个关键词——八触……入定?三个月?嘿嘿嘿……想入定,先坐烂三个蒲团吧……
答:好题!随喜赞叹!!!知乎上为数不多的读经后真正思考的……先为这个问题点赞!另,那天@互联网CEO任逍遥那天问我,地藏经里有什么秘密。就着这道题,我一并答了,省得分开讲。地藏经加上楞严经一并挑出四个不大
答:1、功德:坛经中说,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发善心却做了件坏事。例如,吾之蜜糖分享给他人,却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误以为正确的伪经。这算什么?坛经里还有一句话,功
答: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如何契入圆觉境界南公怀瑾【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现在请大
答:先问是不是,在问为什么……楞严经,七处征心。就看到这儿。如果看懂了,问题自己就有答案。如果看不懂,就算了……
答:南公怀瑾《圆觉经略说》【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这些文字我们不重复解释了。【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
答:色阴,想阴,受阴,行阴,算算!去他妈的,懒得解释了。楞严经,五阴十魔这一段儿自己认真啃吧。推荐两本书,一个是南公的《楞严大义今释》,一个是宣公的《楞严经浅释》。就着重看五十阴魔这一段儿。看懂了就好使,
答:我推荐你先皈依受戒。每晚连续念诵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坚持49天。找个师父求个施食和忏悔的法门。先灭业净障,再说《楞严经》……病人:医生,我牙疼,给我拔了吧。医生:牙龈肿了,不能拔,先回去消炎,下周
答:一,学佛就像打球,念佛念菩萨就像那个球。一来谁也不是为了打破一个球而打球,二来谁也不是通过球而得到健康。打球是为了通过运动得到健康,是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念佛也是,通过念佛这个方法,成长自己的智慧和解脱
答:楞严经里讲了不伤害众生、不吃众生的脚腿,踝痛鬼不会找上,脚腿就不会病痛,假如人人如此,不会破坏平衡吗?高中班主任讲了要好好学习,努力做题,不贪玩,考高分,超过录取分数线,就能上北大。假如人人如此,北大
答:对待这个问题,佛在楞严经和圆觉经里都答过。楞严经里佛甩了八个字——明妄非他,觉明为咎。圆觉经里佛更简单粗暴,甩了四个字捎带一个大耳刮子——非为正问。能看懂就不困扰;看不懂就继续困扰;其实更重要的,困不
答:楞严经里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音声求我,后面是啥来的?人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了。
答:这问题。逻辑完全等同于——白灼芥蓝是绝对的好吃!宣化上人说楞严是真经,代表他自己。说白灼芥蓝好吃,我代表我自己。就像没有一道菜可以让所有人觉得好吃一样,就像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一样,怎么可能有
答:我先后三次被挂在知乎上让大家剐,三个问题同一内容——如何看待法嘉宗智。对于被挂在大家眼前当猪宰,可能我是相对有发言权,也是感同身受的……依法不依人,你可以提出他的几个论点,咱们聊聊知见和佛所说是否契合
答:我管没师父的修行者叫法界孤儿。没爹的孩子指望不被欺负还能吃饱穿暖,呵呵,聊聊世界和平吧……和楞严没啥关系,他自修啥都好不了……
答:理解的再透彻。也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举个例子,佛好比在说。听吃过苹果的人说苹果什么味道,不等于自己吃过苹果。味道和描述是两码事。描述是不可能形容出苹果的味道的。而您在问,那怎么通过别人描述知道苹果
答:嗯嗯!我刚说的。知乎上最乐子的事情就是一个狗屁不通的瞎逼问题能整出一堆人模狗样儿的胡逼答案。很多大尾巴狼特急于给出答案,而从未发现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我学佛十年.学习过法华楞严华严维摩诘等经典.学过法
答:大正藏第19册No.0945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正藏第15册No.0642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后秦
答:《佛说一天一个大肘子吃饱了不瞎琢磨经》
答:学佛其实特怕一件事儿——我以为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现在特别佩服智者大师,开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想必如果我去,一百九十天也讲不清楚……佛说佛经的时候含义甚深,翻译佛经的这些老家伙也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