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这句话怎么理解?

11/20/2016
楞严经
...
网友提问:“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这句话怎么理解?
如题,谢谢!

法嘉宗智 回答

蟹妖。

这题昨天我看见了,本来想答的,后来突然想起来这是出自华严经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奉上两位老祖师“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开示: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


【偈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来藏性。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遍一切处。也就是[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道理。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所以说[真中有妄 ,妄不现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这是事理无碍,圆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这就达到自在了。我们认为这个心在我身上,这是肉团心,这个心没有作用的。心不住于身,那身在心里头住吧!身体住在心里头,身亦不住心,二俱无住,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心跟身是两个?是一个?说一不可以,是错误的;说二也不可以。真、妄,真是心,妄是境。
要离开真妄,因为这是相对法。得达到无对,依着心体所起的变化随缘。身就是变化所产生的,根身器界,这是有相的,实相分。什么相呢?性体的相。性体本没有,随缘起业用,作诸佛事。实在是未曾有。用语言表达,只能显示所说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表达出来的都不是。
表达出来是妄,不是真。真?真得默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这都从哪来的!身从何处起?心又从何处生?这叫性空随缘,随缘而不变。所以说心本来不住身。大家有没有读过《楞严经》?心不在内,当然不在身体之内,也不在外,那在中间了?心不住中间。
在《楞严经》是七处征心,八番显见,征心就是心在哪?心无不在,而无不在。真跟妄,真妄就是你心里所显现的境界相,但是它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