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作为欲界众生,习惯于用谈恋爱,手淫,逛街,做饭,吃饭,生孩子,玩儿孩子来打发时间排遣寂寞……学会习惯甚至喜欢上寂寞乃至孤独,对你精神世界换阶级,只有好处。
答:我饿了,饿得前心贴后背了,这时候最快乐的事儿是吃。吃饱了继续吃,吃撑了,吃顶了,其实比饿着还难受。我困了,困得俩眼皮擡不动了,这时候最快乐的事儿是睡。睡醒了继续睡,睡不着也得睡,其实睡多了是一件更痛苦
答:狗有狗的世界,人有人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我们生生世世都太善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琢磨别人的事儿。换个位置看看?从前,有一只狗狗叫阿布……1.佛教所追求的快乐和一般人不同,但是排斥世间快乐的原因是?阿布最
答:正念是观苦。您这是诉苦和忆苦。完全两码事儿。世间一切的本质都是苦的。众生习惯于并且善于把新来的一种苦当作乐。所谓新苦为乐。正念是时时刻刻在每一个触受,每一个境界中看到无常,无乐,无净的本质,而不是时刻
答:自己放不下,唯有时间帮你放下。过两天发生个更刺激的事儿,就顾不上这个寒心和嗔恨了……旧苦之中新苦为乐,众生不都是吃席一样,菜一盘盘上,苦一个个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谁还记得吃了啥……
答:楼上的同胞们,其实题主早有预判了,啥屎尿观、慈悲的,对于他都是扬汤止沸,只需要找到一个更喜欢的男生,那个拒了他的倒霉蛋就彻底成了渣渣。然后这口气儿就算平了。要么那个倒霉蛋幡然悔悟,回过头来求他重新再一
答:24小时单曲循环播放一个月,如果还觉得百听不厌,咱们再谈……佛说诸漏皆苦,为啥我们从来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多事情非常快乐。因为佛陀看到了本质——新苦为乐。我们所感受到的每一种快乐,其本质就是痛苦。我喜
答:佛,是觉悟者。学佛,是学习觉悟。路,就是道。学佛之路,用佛教内的话说,就是菩提道。佛在世的时候,讲过三十七菩提道品。就是把学佛之路分了三十七个阶段。不断深入,从一个普通的凡夫,到证得三摩地的菩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