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修行有五个次第。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见道位我加粗了,因为见道位是分水岭。见道位之前,都是为了证得般若。加行位的暖、顶、忍、世第一法中的世第一法,就是般若。到了见道位,见到般若,知道
答:[查看详情]
答:某彩民:我买彩票,我中大奖,我中十个五百万,去了所得税,买车,买房,环游世界……某佛教徒:我看观自在菩萨,祂深行般若,然后祂五蕴皆空,之后祂没了所有的苦厄烦恼……从逻辑上讲,这俩完全是一码事儿。其实或
答:在地球上活下去,才能在法界里活上来。先养活好自己是首要。皈依受戒没?没受戒的皈依,那皈依体的质量又该是多惨不忍睹。想好好学习但是不做作业不上课的能否叫做一个好学生,甚至,能否毕业。资粮位、加行位、见道
答:南公所谓的福德,因为口语化,省略了两个字,全称应该叫做福德资粮。在修行的五个次第中,第一个是资粮位。也就是要圆满两种资粮,其中一个是福德资粮,一个是智慧资粮。圆满了这两种资粮,才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
答:蟹妖。这问题有3个点。1、什么是般若?2、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3、到这里才能谈及,如何行般若波罗蜜多?悟入般若智慧,证得圆满般若智慧,才谈得上把圆满般若智慧行持起来。修道分五个次第,资粮位、加行位、见
答:很多人把修行的原理理解为了用一个盖住另一个,去掉一个添上另一个。而从来不认为是一种“转化”。禅宗管这个叫头上安头。一个人有无明,有愚痴,有分别妄想执着。就像一个小学生写作业会写错。修行的目的是学会不写
答:佛法修行五个次第: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加行位分四部分:暖、顶、忍、世第一法。到了世第一法,和见道位没有间隔。必入见道位。而真正地、明确地佛法修行,从见道位开始。在此之前都是盲修瞎练
答:又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人家问“证”,用“证”搜了个大藏经然后就敢往外贴。原题里自证,证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修行弄明白。你经文里的为证的意思是XX是XXX的表征……我不是瞧不起理科生,但是就你本人来说,
答:加行这个词儿有两个含义。一个来自于瑜伽师地论。修行有五个次第——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加行在这里的解读是加工。资粮位,攒够原材料。加行位,加工原材料。见道位,出现成品。所以这个加行位
答:修行分五个阶段,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如果自性能被观察,那么观察到的也不是自性,能观察的那个也不是自性。所以,显然,您没观察到自性,更没证到自性。自性,是见道位以后的东西。在此之前,
答:首先随喜赞叹护法居士。学佛是学佛的教导,不是挂个佛的招牌然后自己想当然地乱修。。。这句话说的就是真理,不过更该说给你自己听,因为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想当然地以为,你认知的那个佛就是佛本身。你的水平是个杯
答:修行有五个次第。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您这个问题是加行位的问题。涉及到了具体的一个法门。修任何法门都可以打坐。但是坐在那里干啥,法门不同而方法境界各个不同……您这个问题应该去问您自己
答:[查看详情] 最后一句没说完,所以时刻给自己拉根线儿。不越雷池一步。如果我还没说明白,咱们继续聊
答:旁的不管。先念两千万遍再说……老这儿想的多干的少,没屁用啊!
答:很多人口口声声依法不依人。在得法之前,是不可能依法的,那只能依人。所以见道位的时候明白了什么叫真实法。什么叫智。到了修道位以般若为导,转识成智……所以先修到见道位,明白“不是人类是啥样儿”;然后修道位
答:熬……
答:佛教不是宗教。别当宗教来搞,别当学问来搞。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