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首先,修行和信仰是两码事您说的这俩,都是修行。都不是因为“信”而得解脱。佛教有信愿行,信完了要愿要行,道教有只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第一病。修行,就是用一套可操作的办法得到某种智慧,之后自有一番境界。推
答:抛开童蒙止观,摩诃止观这样的佛教内的说法,看一段《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答:一,什么都信,就是什么都不信。二,所谓的功课夹杂,说到底就是贪。这个咒子好,那个法门灵,那就都招呼上来吧……三,明白修行到底要修什么,才能谈得上要怎么修。推荐两本书,《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四
答:明白学佛到底是学什么,比学佛本身更重要,故此——《论语别裁》学佛后决心修行,明白修行到底怎么修,比修行本身更重要,故此——《原本大学微言》知道怎么学,学什么了之后,再上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佛就像开
答:推荐三本看似无关实则深切的书。一,《论语别裁》先搞清楚到底为什么要修行二,《原本大学微言》再搞清楚修行到底要修什么三,《如何修证佛法》最后弄明白修行到底要怎么么明白了What和How和Why,余下的W
答:如果你有兴趣,弄一本儿《论语别裁》看看。就知道了……大家都说林志玲漂亮,你总得先知道他是谁吧……
答:《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
答:论语别裁,再从头看。正文开始,前三页。重点看“学”字……
答:嘿嘿,南公一辈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这部《禅海蠡测》。老爷子自己都发愿希望来世可以看到这么好的书……不过《禅海蠡测》是文言文的。只怕下载了也不想看,看了也看不懂……全篇文言文行文,加之禅宗深奥。更是难懂。
答:我是许过愿的,南公的屁股我是尽形寿and尽未来际负责擦到底的……所有修南公的法门出问题的,茫然的,无所适从的,本人一概无条件处理……当然有个前提,是病,而不是残疾。修行修错,邪路走出里程碑来的,实在对
答:南公《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
答: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不是佛经,但是担保比佛经看完了效果好……无效包赔。
答:想来想去还是说一句吧……这事儿毕竟因我而起。你那一悟,是生。有生,必有灭。生灭的都不是究竟的。所以我说你误了,而不是悟了。学佛怎么学,学什么,期待你能弄明白。佛法,佛教,佛学,也期待你弄清楚各自怎么回
答:买两本散装的看看,觉得对胃口再买整部。南公自己最推荐《论语别裁》和《原本大学微言》。买俩单行本不贵啊
答:我吼过很久,两本书,一定要读。《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裁——明白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修行。原本大学微言——明白修行怎么修,修行到底修什么。本来想摘抄里面的话扔上来算了,不过一想,如果能
答:《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和孩子没关系,你自己读,自己做,言传身教,上梁正了下梁绝不歪!自己没有一缸水,哪儿来的一桶去灌满孩子?!
答:南公著述的任何一部作品的任何一个词儿,都是严格地斟酌和推敲过的。我一直推荐两本书——《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对于一些身体不好,或者很怕生病,很在乎养生,很在乎健康的人,我会推荐他们《小言黄帝内
答:心静自然凉。看了之后心能凉半截的,都能让人静心……比如《论语别裁》,随便抽出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顺着头顶冒凉气……哎……快特么吓死我了……
答:我就说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么……你说你每天舔着脸的跟这儿装神弄鬼的是何苦咧?!南公好比一个牙科医生,你好比一个牙科病人。拔牙分几种,病人分几类:一个是位置长得好,牙龈没红肿,来了就能拔——你可以看《定慧
答: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认而听。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这个时候金
答:有两本儿书,《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推荐您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两本书主要针对一种病——有知识,但是没文化!
答: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607721059823616?qrcode=1utm_source=qrcode_zhihuapputm_medium=qrc
答:明白为什么要学佛——这就不迷信。明白学佛要学什么——这就正确学佛。《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走起……
答:你是要学啥?学佛教的历史,还是学佛教派系的理论,是学佛学,是学佛教,还是学佛法?!有本儿书看起来和佛教佛法无关,就像糖衣药片儿看着和药无关一样……但是只要你肯吃,病保准能好……《论语别裁》——谁看谁知
答:[查看详情]
答:可以都留着,以后慢慢看。世间五明,不学不会。总还是要学的。当下,《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座上功夫。零食再好吃,不能当饭吃。
答:您的问题不是业障深重,而是资粮不够。智慧资粮不够,缺法供养。这么的,您买一本论语别裁。每天只看一句原文以及对应的解释,看明白后,合上书。用自己的话把这句原文讲出来,讲给自己,给自己讲明白。每天一句,不
答:老子他说,庄子諵哗
答:要持戒,就要先学戒。不学戒,持出来的很可能是任何玩意儿,唯独不可能是戒。佛教行者如何在生活中坚持戒律?先好好学戒!不学戒的人,可能是任何玩意儿,也唯独不可能是佛教行者。不犯戒不代表持满戒。杀戒和吃素没
答:在受了妄语戒的前提下,妄语有开遮。有具缘成犯。通俗说就是同时全部构成几个要素叫做打妄语,其次啥时候该打妄语啥时候不能打妄语。您知道吗?该打妄语的时候不打妄语,也是犯戒……最怕没受戒就想当然地持戒,更怕
答:一,佛经不是名头越大读了就越好用。同济版的高等数学牛,拿给小学的孩子依然是废纸。《法华经》、《金刚经》、《心经》。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经,现阶段看这些,和小学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样的……二,坛经里
答:首先,五戒属于声闻戒。所谓声闻,就是听声闻道。这边说了,那边听了,意思明了了,这戒就算得了。得戒必然有戒体,whatis戒体?!就是行持戒律的决心和愿力有多大。五戒的传戒偈文开头是“尽形寿”,就是只要
答:1.和母亲在一起遇苍蝇蚊子干扰,必须有一个人出面消灭的情况下,我打我杀生,我妈打她杀生,谁来做这件事更合适?谁做都不合适,“消灭”这事儿本身就不合适。家里种两盆驱蚊草,薄荷,丁香,都能缓解这个问题。2
答:蟹妖,这题不是一个可以或者不可以就能回答清楚的。杀戒、杀业、杀心、里面的情况太细,太复杂。我不展开分别说了……推荐。精读《优婆塞戒经》、《优婆塞五戒相经》
答:发热发凉疼痛麻痒就得戒体这犊子太大,扯得有点儿荒诞了……佛法从头到尾就是学怎么离一切相,破一切相的真实之法,受戒也是,就是让人从自己的行为,心念开始有个约束,契入觉正净远离贪瞋痴。而不是弄些个触受感觉
答:优婆塞五戒相经。背下来!
答:《优婆塞五戒相经》《十善业道经》里面关乎一切持五戒和行十善业的果报,就是真正的福报……篇幅较长,懒得转载。自己查吧……
答:学习佛法两年了,看过《优婆塞五戒相经》么?看过《优婆塞戒经》么?弄清楚到底佛怎么定义邪淫,以及邪淫包括什么了么?学佛到底是听听佛怎么说,然后照着佛说的做。还是闷头自嗨,嗯嗯!我认为的这个是邪淫就一定是
答:三皈、五戒、十善业。最无比经、优婆塞五戒相经、十善业道经。每天一部连续四十九天。然后找个寺院去皈依受戒。远比你在这里拍着大脑袋想当然地来提问,回家之后再根据答案去找境界靠谱得多。修行得有师父,没个靠谱
答:三皈五戒十善业。照着做。《最无比经》、《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十善业道经》精读,烂熟,背下来,照着做。做到了就避免世智辩聪,不做就无有出期……
答:声闻乘和菩萨乘都有邪淫戒。也就是说,声闻戒和菩萨戒里也都有相关的邪淫的戒条。声闻邪淫戒去看《优婆塞五戒相经》菩萨邪淫戒去看《梵网经》其实在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里,对于很多戒律的开遮持犯解读开始提及“染心
答:皈依不受戒,皈依可忽略……重头来吧……您这戒也没学过,也没学明白。啥样的妄语算开缘,啥样的饮酒不犯戒,您是真不清楚……杀盗淫妄酒的开遮持犯,就是一锅粥。没受戒是好事儿,糊里糊涂受了都白糟蹋福报浪费资粮
答:首先随喜赞叹。本焕长老是禅门临济宗44祖。印顺大和尚是45祖。去祖师驻锡的寺院皈依受戒,当然值得随喜赞叹。这是品味,更是保障。您可以联系弘法寺的客堂,询问他们关于皈依受戒的事情,以及需要准备什么。更重
答:这题的问法如果换成,按照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或者按照《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对于作弊的持戒判定,我是如何如何理解的,那才更智慧一点儿!!!你啊!蠢就蠢在了太聪明!
答:一,五戒是要求授的。标准格式的用语“求授三皈五戒”。不是等着人家传,谁也没那义务传。而是自己去求。那年好像在大连,首愚法师打准提七。之前说了法会只传准提只传皈依,不传五戒。去之间和一个师兄嘱咐好了一切
答: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
答:只诵读《优婆塞五戒相经》,愿意加诵其他经典当然随喜赞叹……
答:[查看详情] 果报是您起心动念的果报,没有恶毒的杀心,也就没有惨烈的恶报。
答:每天定课完成之余,烂熟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
答:《优婆塞五戒相经》《最无比经》和烧施法有时候可能会因为时间原因不能一块做分开做行吗?——行。烧施法做下来在半个小时左右时间行吗?——行。观想只是个模糊的画面行不行?——行。“前所诸愿欲,无碍自然成”念
答:再来一遍……一遍拆洗一遍新。德云社的扒马褂,歪唱太平歌词……年年演,次次不一样……
答:佛教,或者说佛法的核心理念,是因果。或者说是深信因果。推荐《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地藏经》。建立了因果知见,哪怕没有三皈五戒,也是入佛知见。即便号称信佛三十年,张嘴不谈因果而还是感应、梦境,充
答: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问答》南公怀瑾大居士《答青壮年学佛者》、《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答:整容没有不后悔的。不信您就试试看。
答:冇计啦!
答:赵朴初老居士有本书,佛教常识问答南公有本儿书,答青壮年学佛者。看看。有好处。
答:慢慢的您会发现,别人怎么对您,并不取决于您怎么对他,而取决于您的实力,本事,能耐……有为这种问题发愁的功夫,多去读几本书。宿舍,就是回来洗个澡睡个觉的地方。别跟这儿社交……大量的时间还是应该放在图书馆
答:显然你把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看得很真实,一点儿都不梦幻泡影。
答:正常的。熬——熬过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