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位居士帮忙看一下,如何契悟本性自我?
5/2/2016
推荐书单
心经
楞严经

已经初步读过了《心经》、《坛经》、《金刚经》、《百喻经》,目前在读《妙法莲华经》,可是依然没有窥得其中精微。不是因为字词意思不明了,而是无法契悟到如来真意。
初读《金刚经》的时候,我曾经切实因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震撼,可是后来读其他佛经,比如《百喻经》等等,也只是因为佛随宜指点的智慧而佩服,再难生那种震撼甚至于涕泪悲泣的感觉。是因为我本身根性驽钝,还是方法不对?
如果只是张口说说如来何解,菩萨何解完全可以照本宣科说出来,可是奇怪的地方在于,没有办法从生命生活中流发。请问该如何做?
请各位居士指点一下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一,
佛经不是名头越大读了就越好用。同济版的高等数学牛,拿给小学的孩子依然是废纸。《法华经》、《金刚经》、《心经》。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经,现阶段看这些,和小学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样的……
二,
坛经里六祖有一句话,“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简简单单十个字儿,如果不明白啥意思。后面读再多也白费。换言之。真正的智慧在你的本心,而不在心外。所以六祖和惠明讲,“汝若返照”,返字是重点,不能向外看,得向内看。
三,
不管什么宗什么派,都是讲究修行开示悟入信解行证四个次第的。《金刚经》、《坛经》,随便一句得利益,禅宗您就算搞通关。所谓“一见破三关”,只要和六祖一样,一句话能契入佛智,立刻证得圆满法身。显然,咱没有。
那么回过头来,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一步步来。禅宗有三关,天台有六即佛,净土有九品往生,密宗有生圆次第和数量不同的灌顶。都是按照顺序一个个来的,您不能指望还在自己的球门下一脚把球踢对方门里。六祖那样来头的人毕竟是少数……
四,
学佛,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贯穿修行的始终;
修行,从持戒开始,戒行的圆满就是成就的圆满;
功夫,从定慧开始,定慧的具足就是解脱的具足。所以,如果真想看佛经,学皈依就看看《佛说最胜无比经》,戒律就看看《优婆塞戒经》、《优婆塞五戒相经》,修定慧就看看《楞严经》。
初学佛,可以先离经题里带“大、通、方、广、般若”这些字眼儿的,远点儿……
佛经不是名头越大读了就越好用。同济版的高等数学牛,拿给小学的孩子依然是废纸。《法华经》、《金刚经》、《心经》。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经,现阶段看这些,和小学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样的……
二,
坛经里六祖有一句话,“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简简单单十个字儿,如果不明白啥意思。后面读再多也白费。换言之。真正的智慧在你的本心,而不在心外。所以六祖和惠明讲,“汝若返照”,返字是重点,不能向外看,得向内看。
三,
不管什么宗什么派,都是讲究修行开示悟入信解行证四个次第的。《金刚经》、《坛经》,随便一句得利益,禅宗您就算搞通关。所谓“一见破三关”,只要和六祖一样,一句话能契入佛智,立刻证得圆满法身。显然,咱没有。
那么回过头来,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一步步来。禅宗有三关,天台有六即佛,净土有九品往生,密宗有生圆次第和数量不同的灌顶。都是按照顺序一个个来的,您不能指望还在自己的球门下一脚把球踢对方门里。六祖那样来头的人毕竟是少数……
四,
学佛,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贯穿修行的始终;
修行,从持戒开始,戒行的圆满就是成就的圆满;
功夫,从定慧开始,定慧的具足就是解脱的具足。所以,如果真想看佛经,学皈依就看看《佛说最胜无比经》,戒律就看看《优婆塞戒经》、《优婆塞五戒相经》,修定慧就看看《楞严经》。
初学佛,可以先离经题里带“大、通、方、广、般若”这些字眼儿的,远点儿……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楞严经一般人看不懂吧?还是先从阿含看起吧
答: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问:我现在的问题就是,看法华经反而没有没有金刚经来的收获大。看金刚经甚至会有一种心灵,怎么说,至少在读经的那个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平静,我知道这不是开悟,但是这种宁静真的让自己很是愉悦。但是,另外的经书,反而比较多的是佛为诸比丘授记,但是很少有让我这样宁静的感觉。
答:觉得平静,宁静,爽的时候,就已经中邪了。魔不会龇牙咧嘴的告诉你他是魔,一定是用让你很爽的方式走到他的圈子里。诈骗比明抢技术含量高多了……


问:看完经后,如果知道自己明了了呢?既然平静安然都可能是波旬侵扰,那么我们如何持戒才可以明白自己是真的在持戒呢?
答:知见立知,后面啥来的?


问:我有点明白你的话了,有些时候我们看经书不是经书不对,而是我们缺少必备的储备。我回头看完了阿含经,对一些概念有了解之后,再回思法华经,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详说了,因为就是一乘佛如此。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是如相
答:嗯~升级打怪。


问:所以也要是有经验才可以升级,没经验读没意义。姑且不讨论大根器是不是从无量百千万亿劫中供养诸佛,只讨论这一世,他们必然是已经有这积累才可以升级
答:如是如是。


问:师兄,虽然知道经文都有启示,但仍然想问一下师兄怎么评价《僧伽吒经》?
答:圆人受法,无法不圆。经就是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心外求法就是魔,心内降魔就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