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佛,有关于功德,往生和阿弥陀经的三个问题?

12/29/2016
极乐世界 往生 金刚经 楞严经 地藏经
...
网友提问:初学佛,有关于功德,往生和阿弥陀经的三个问题?

1、功德:坛经中说,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发善心却做了件坏事。例如,吾之蜜糖 分享给他人,却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误以为正确的伪经。这算什么?

2、佛就是觉,觉悟即成佛,那净土是怎么回事,是死了才能往生净土吗?难道死了才能觉悟吗?

3、佛陀讲的是苦和灭苦之道,就是断烦恼得清静。为何阿弥陀经中描述极乐净土是金沙铺地,各种珍奇异宝,珍禽异兽呢,这是方便说法么?这与金刚经讲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反着来呀,为何阿弥陀经还能作为净土五经之一呢 ?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1、功德:坛经中说,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发善心却做了件坏事。例如,吾之蜜糖 分享给他人,却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误以为正确的伪经。这算什么?

坛经里还有一句话,功德在法身,不见法身是无有功德的。
设于念念中,供养无量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大正藏第 10 册 No. 0279 大方广佛华严经
所以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么按照啥来修身修性呢?
按照真实法来修!
凡夫颠倒,以四大假合为自身相,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那么功德所修的心和身,就是放下对四大假和和六尘缘影的执着。
怎么放?唯有般若。
所以,不证般若,不见法身,无有功德……
所以您的例子里,分享了一篇误以为正确的伪经,这算啥?
地藏经里佛陀早有开示: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12 地藏菩萨本愿经


2、佛就是觉,觉悟即成佛,那净土是怎么回事,是死了才能往生净土吗?难道死了才能觉悟吗?

首先,上来的定义有偏颇。
菩提是觉悟,佛陀是圆满觉悟者。但是从来没有说觉悟就成佛。
佛有三身,法报化三身。觉悟是自觉,还要觉他,还有觉行圆满。
理论能联系上实际,知性能够合一,定慧可以等持,直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才是圆满佛。
佛有一名号,明行足。就是明足和行足。就是智慧圆满,慈悲也圆满。翻译成老百姓最通俗的话——说到能做到,从不唱高调。
而不是像有些人整天说着,本来空,别管他,都是空的,没事儿的。少吃一顿看看有事儿么?少睡一觉看看有事儿么?这就是知见高于行持,说了很多自己做不到的话,这就是狂禅。
所以,佛是三身圆满,是觉行圆满。而不是仅仅靠个觉悟就能成佛……

其次,您对净土和往生这两件事儿的理解可能还不够精确。
很多修净土法门的人都认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净土成就,其实不是。
净土法门其实很深,很高,比密宗还深,比禅宗还高。
常寂光净土的境界就是禅宗的破三关,也是密宗里无上瑜伽部的最后一个本尊灌顶。
所以净土宗一点儿都不浅,但是很多人把净土宗玩儿小了……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愿意接引所有众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
问题来了,看观经里,中品中生以下往生到那里见不到佛,为啥?
净土往生,是带业往生,既然带业,必然就逃不开另一个词儿,随业受报。
到了那边,所缘到的世界,所缘到的一切,都是根据自己的业力感召而来。
所以净土不在外环境,而在内自心。自己的心什么样儿,业什么样,果报就什么样。
能在娑婆世界修到无生忍,娑婆就是净土。
地藏菩萨去了地狱,那里也是地藏菩萨的净土。
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那里依然是净土。
我们看到娑婆世界不太美好,五浊堪忍,因为我们的共业只能一起看到恶业和三毒。
但是当自己证得圆满般若智慧,觉行不二,善恶不二,来去不二,内外不二的时候,当下不就是净土么?又需要去哪儿找个极乐净土呢?

所以,回到您的问题,
不是死了才能往生净土,而是当下就是净土,只是自己的恶业所感而看不到。
不是死了才能觉悟,而是当下觉悟当下就亲见净土……


3、佛陀讲的是苦和灭苦之道,就是断烦恼得清静。为何阿弥陀经中描述极乐净土是金沙铺地,各种珍奇异宝,珍禽异兽呢,这是方便说法么?这与金刚经讲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反着来呀,为何阿弥陀经还能作为净土五经之一呢 ?

首先,断烦恼这事儿可能您理解的精确度不够。
粗略地说,我们把现象,叫做所;把性质,叫做能。
因为我们无明困扰,“能烦恼”——具有可以烦恼的功能和本领,
然后才可以“所烦恼”——烦恼出一堆境界来。
所以,佛陀说的断烦恼,不是去除掉烦恼的外境,
不是给我们一个大富大贵极乐Happy的世界在那里不产生烦恼,
而是让我们断掉可以烦恼的那个功能。通俗说,斩草要除根。
所以,一些佛法要解决的不是我们在哪儿呆着舒坦的问题,
而是断除掉一切无明,在哪儿呆着都舒坦的问题。

其次,阿弥陀经里有一句话,很多人一读就过去了,很粗略,从来没细细研究过。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66 佛说阿弥陀经
啥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
 (术语)Avaivart,又作阿毗跋致,或作阿惟越致,译曰不退转。不退转成佛进路之义。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至此位。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同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无,鞞跋致之言退转。故大品经云:不退转故,名阿鞞跋致。(中略)是人不为诸魔所动,更无退转。”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然后这里就又扯出一个词儿,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到此为止,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

佛说的很明白,极乐世界里众生生者,都是阿鞞跋致。
三段经文串在一起看得到结论:极乐世界里所生的都是证得无生法忍的不退转菩萨。
那么就着第二道题的结论继续说,
只有证得无生法忍,证得了阿鞞跋致的不退转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看到的就是金沙铺地,奇珍异宝……
因为证得无生法忍,一切法无生无灭。
所以不是极乐世界金沙铺地,而是证得了无生法忍,到哪儿都金沙铺地……
所以楞严经里说: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第三,解决金刚经和阿弥陀经的问题。
金刚经是空宗,阿弥陀经是有宗。
宗门不同,宗见就不同。
人的散乱昏沉好比是一台电脑,学佛修行,就是要把电脑关掉。
关电脑的方法很多,
律宗是逐个关闭应用程序然后关机;禅宗是拔电源;密宗是不断的开程序直到最后过热自动关机。
所以,宗派不同,宗见就不同。
大家的目的都是回家,骑车的说田里菜长得好,开车的说路况质量好,坐飞机的说天上云彩好。
但是田里没有云,路上也没有菜……
故而,在到家之前,路上每个人,每个法,每个宗的知见有矛盾很正常。
矛盾的不是佛陀的圆满智慧,而是我们自己证得智慧路上的风景……

另外,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不特指某个人,而是圆满的觉性,圆满的三身,圆满的功德事业。
因为圆满的觉悟就是离相。
所以,阿弥陀经和金刚经不矛盾,
哪怕往生到极乐世界看到金沙铺地奇珍异宝,而不由此散乱昏沉,不打妄想,安住在圆满般若波罗蜜中,自然就见到自己的如来,见到自己的圆满……
此时此刻,无有不是金沙铺地,无时不是奇珍异宝……
如若,时时刻刻可以安住于此,在哪儿又不是极乐世界,何时又不是圆满佛呢?!


金刚经说,月亮是弯的;
阿弥陀经说,月亮是圆的。
然后有人手捧两部经,也不知到底月亮啥样了。
其实看过月亮自然就知,既是弯的,也是圆的。
圆满的法身智慧,无上的般若波罗蜜是不会反的,反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证得时的理解片面……

至于阿弥陀经为什么可以作为净土五经就不答了,如果上面的您看懂了,自己已然应该有答案了……






今儿啰嗦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有没说清楚的,欢迎您继续指教!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 感谢您这么详细的解答,赞一个先。1、功德在法身,法身的概念不理解啊。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那还怎么修行呢?2、往生可能是我理解的不对。看来往生并不是色身消亡后的事情
答:1、法身不是理解来的。理解来的都不是法身。要实修实证,好比没吃过苹果,听别人怎么形容,都不会知道苹果的味道。2、以幻修幻。严格按照三十七菩提道品来修行。3、当下证悟当下就是净土。
问:我对功德的理解是,念经如果使心清静那就有功德,如果边念边胡思乱想,那就没有功德。拜佛如能去 我慢,就有功德,如果是求保佑那就没有功德。坛经应该不是说给菩萨的,是说给没证般若的凡夫的,那凡夫修心修身就应有功德呀。,
答:嘿嘿嘿。您把坛经想简单喽……到了“人分南北佛性分南北吗?”的时候,坛经已经说完了。门道都在这儿。后面全是热闹了。看坛经能得到真实利益,起码是阿毗跋致。否则,都是六祖说的知解宗徒喽……
问:达摩说梁武帝建寺供僧只有福德没有功德,是说梁武帝为了功德而这么做,所有没有功德,因为没有自修性嘛。
答:不知自性为何物,咋个修。要先见性嘛。所以功德在法身啊……
问: 您说的 净土不在外环境,而在内自心 。这我赞同。但往生,玄奘法师圆寂时,弟子问,能往生弥勒净土吗?法师说能生。难道以前就没有前往过净土吗? 如果达到过,那弟子干嘛这时候还不确定要问呢?
答:嘿嘿嘿……
问:虽然还是有很多疑问,还是非常感谢您耐心的解答
答:佛法是实修的。如果弄得那么清楚而不做功夫,就是浪费自己时间而已。不要满足自己的八卦好奇和妄想执着。除了功夫聊别的,都是耽误时间。
问:对于初学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实修啊?开始我也想找法门,施食法门啊,药师法门啊也都了解过一点点,但不知道具体如何修。
答:施食的仪轨满天飞。我也发过烧施法的仪轨。照着做就行。持咒还是念佛,先攒够数量。500万起步……
问: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好像有点理解不证般若不见法身无有功德。功德这事吧,你只要去想了,就没啥功德了。善满曰德,修行到了,自然就有了
答:理解来的东西,也都不是法身,也都不是般若,更没有功德。所以离开了功夫谈佛法,就像离开了耕耘谈种地一样,都是扯……我老讲那个例子,修行修行,修成啥样都别修成法界王语嫣……
问:世界由分别而立。六祖可以不分,我现在只能在知见上转着。
答:所以我从不建议初学者看坛经,看金刚经。就像天山童姥密室里的武功。练一个死一个。
问:嗯。
您对密宗的描述很有意思,我不太了解,试着理解一下:是不是说密宗法门很多,适合欲望深重的人,总有一天撑不住了会自然回退反省自己的心?
如果我说的不对,能否介绍一下?
答:粗略说,您理解的没错……
问:那为啥说密宗是大乘佛教的高阶版本?这个次第存续关系是怎么回事?
答:禅宗适合根器锐利的,念佛适合愿力大的,密宗又是高阶版本……谁都说自己的好,其实都是佛法。哪儿来的高下呢……
问:以前看到过一篇诽谤佛法的文章 说阿弥陀经里金沙满地是“贪财的印度人杜撰出来的” 当时气的我直接骂上了。那人还学了几年佛,但生活不如意,就归咎于佛法然后转信其他宗教。没有智慧太可怕了
答: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用的是金扁担。
问:所以配置不够高的人,修禅宗容易在拔掉电源的同时把CPU和主板烧了?
答:配置不够高的人压根找不到电源线在哪儿……
问:往生净土者得不退转,但往生后并不是就可以立即成就无生法忍,那是两回事儿。整个西方净土都是阿弥陀佛愿力化现,往生者不退转也是阿弥陀佛愿力的作用。看着真的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往生净土后怎么可能还打妄想?答主有空看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吧,阿弥陀经有“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的美誉,经文虽短,但佛法要诀皆蕴含其中。
答:没有不退转的因,可以得无生法忍的果?
问:您对净土的理解过于主观了,您推导出的结论:去极乐世界的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是错的。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所以诸佛出世一定会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至于娑婆世界的唯心净土观,并没有错,但娑婆世界的唯心净土,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是两回事,其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有阿佛的愿力在摄受,属于他力法门。
答:正报庄严,依报也庄严。教理。赶快恶补。
问:您说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没问题,只是涉及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地方容易引起误会。诸佛国土皆是净土,娑婆世界也是净土,但阿弥陀佛净土是最容易去的,就是因为阿佛净土有接引愿力摄受。论去净土的难度,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是最低的。不仅如此,阿弥陀佛净土还受其愿力化现影响,有很多利于修行突出优点,具体看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即可明了。您教理通达,令人佩服,末学不过是稍作补充罢了,阿弥陀佛
答:补补教理吧!
问:用自力法门的修法讲他力法门,不能说不对,但却失去了他力法门的突出优点。多说无益,都是痴人妄语,阿弥陀佛
答:呵呵。
问:刚才去听了您关于楞严经学习的付费开示,您介绍的两个版本固然很好,却不如XXXX讲的《XXXXX》透彻。另外末学有一事不明,您为何要采用收费答疑的系统?我们应菩萨道不是应该广度众生吗?为何要收费呢。
答:呵呵。南公和宣公是宗门祖师。我不在这个问题上有其他认知。收费是为了过滤掉没意义的问题。让提问者重视,答题效果才好……
问:末学刚才学习了您关于“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开示,很受触动。确实是末学理解的不到位,之前有言语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善知识多多包涵,后续拜忏会专门忏悔的。感恩!阿弥陀佛
答:值99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