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自性,否定自性的存在,对吗?
7/22/2016
楞严经

我看了宽谦法师的心经讲解,宽谦法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指的是“性空”
“性空”的“性”指的是“自性”,意思就是永恒的、不变的、独立的,
“性空”的“空”没有意义,就是一个否定词,否定自性的存在。
“性空”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事物是是永恒的、不变的、独立的,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生灭、变化、相互影响。
但是我看楞严经,里面又说“自性”就是佛性,是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
我有点糊涂,到底自性是什么? “佛性”和“性空”有没有矛盾?
法嘉宗智 回答
在您现阶段的理解范畴里,
可以这样认为——
自性就是佛性,也就是空性。
我们的自性本空,证得了这个空性就能成佛,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这个佛性。
至于性空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否认存在
——并不是这样。
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很多人听到一个空字,就把自性啊,佛性啊。一切切啊,归于了“没有”。
从逻辑范畴来说,其实他是有一个“没有”,这不是毕竟空,这还是“有”。
狭义来说,
佛说的意思是,这个集合里没有任何元素,而把空理解为没有的意思,是这个集合里有一个元素,而这个元素等于0。
所以,这就还落在了“有”的一边,有一个“没有”,依然还是“有”。
而佛说的空的意思,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遍满,无所不在;
一个是不动,从来没变。
那么每个人有的这个自性,也就是都能成佛的这个性,也叫做佛性,
这个性质本身,是无所不在,也从来没变过的。
所以,自性=佛性,自性是遍满不动的,也就是是空的,也就叫做空性。
可以这样认为——
自性就是佛性,也就是空性。
我们的自性本空,证得了这个空性就能成佛,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这个佛性。
至于性空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否认存在
——并不是这样。
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很多人听到一个空字,就把自性啊,佛性啊。一切切啊,归于了“没有”。
从逻辑范畴来说,其实他是有一个“没有”,这不是毕竟空,这还是“有”。
狭义来说,
佛说的意思是,这个集合里没有任何元素,而把空理解为没有的意思,是这个集合里有一个元素,而这个元素等于0。
所以,这就还落在了“有”的一边,有一个“没有”,依然还是“有”。
而佛说的空的意思,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遍满,无所不在;
一个是不动,从来没变。
那么每个人有的这个自性,也就是都能成佛的这个性,也叫做佛性,
这个性质本身,是无所不在,也从来没变过的。
所以,自性=佛性,自性是遍满不动的,也就是是空的,也就叫做空性。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很多人听到一个空字,就把自性啊,佛性啊。一切切啊,归于了“没有”
我不认为“空”是“没有”,我认为“空”的意思是不断变化。但你说“遍满不动”,我理解不了,“遍满”我觉得没问题,“空”是普遍规律嘛,肯定无处不在。“不动”就不对了,它从来不变,又何来的缘起?
我不认为“空”是“没有”,我认为“空”的意思是不断变化。但你说“遍满不动”,我理解不了,“遍满”我觉得没问题,“空”是普遍规律嘛,肯定无处不在。“不动”就不对了,它从来不变,又何来的缘起?
答:性上本空,相上才能缘起。


问:我不明白,你能否解释一下
答:实修实证吧。学佛不是学知识,听的再明白,自己缘不到。依然是白费的。


问:我觉得学佛就是学知识。
答:那阿难当初早就开悟了……


问:因为他没有抱着怀疑的精神去学,学而不思。
答:如果要您告诉一个盲人什么是红色,您会怎么表述而让他知道呢?


问:不知道
答:显然。您没法用知识来让一个盲人知道什么是红色。同样,每个人自己也没法用知识来明白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红色不在盲人的眼睛范围里,就如同佛智不在人类的思维里一样。所以学佛不是学知识。


问:但我可以让他摸摸自己的血, 告诉他血是红色的
让他感受烙铁的高温,告诉他烙铁是红色的
让他吃个辣椒或者让他感觉太阳的热量或者让他摸摸国旗
失去视觉感官的人 让他在触觉听觉等方面感受红色带来的感觉 传达热情、热量、喜庆、辣等意思,或者告诉他红色波长多少,以科学来解释更容易让他理解,这些比纠结怎样在视觉上传达更有实际意义。
让他感受烙铁的高温,告诉他烙铁是红色的
让他吃个辣椒或者让他感觉太阳的热量或者让他摸摸国旗
失去视觉感官的人 让他在触觉听觉等方面感受红色带来的感觉 传达热情、热量、喜庆、辣等意思,或者告诉他红色波长多少,以科学来解释更容易让他理解,这些比纠结怎样在视觉上传达更有实际意义。
答:盲人就是按照您说的都做了,他能知道红色是什么吗?同理,您把对于佛智慧的知识都学了。就知道佛智慧是什么了么?要是这么说,我学过消化学原理,就不用吃饭了吧……


问:我认为佛智就在人的思维里面,释迦牟尼是由人变成的佛还是由超人变成的佛?我学的不是佛的智慧,而是佛总结出来的基本原理,然后我用法理规则去看待这个世界。其实也不是佛总结出来的基本原理,而是历史上无数的佛教徒发扬总结出来的,否则也不会这么多流派,这么多矛盾了。
答:悟了的,看这些流派,是通;迷的,看这些流派,是杂。迷时千卷少,悟后半字多。就是因为有太多人把学佛当做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智慧不在意识范畴里,所以越学越杂,越学越矛盾,最后学疯了算完。这样的前车之鉴,太多太多了。


问:你好这话起点很高,落点很虚,就算释迦牟尼重生看这些流派也是杂。
答:您这路数就像王语嫣,学遍了天下的武学,也知道怎么看待他表哥的招式,就是自己不会打。您这就像要学遍天下的菜式也会看待每个厨子,就是自己不会做饭,然后活活饿死。这是死路,死里面的人太多了。鄙人诚惶诚恐斗胆造次于此。不再多说了。说食不饱,说食不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