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前辈,读《法华经》的困惑,为何与【大般若经】那么大的区别?
1/20/2016
楞严经
实修

1. 自己在阅读《法华经》时,人称这里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并且佛经里面也有说这部经里面讲述了无上微妙的义,而且还是在各种大千世界里一般人难以听闻的经典。但是自己只是读到了劝人怎么怎么修行此经,可以获得种种利益这些内容,好像大部分都是在劝善进修之辞,却没有读到像《楞严经》一样的智慧奥义之解说?而且那微妙的义又在哪里呢?
2. 据说《法华经》被成为“经中之王”之一,自己在阅读中因为通篇都是看到这些种种利益的果位的宣扬,却无其他奥义讲解,自己就有点困惑,所以请前辈能解此惑,同时又该怎么阅读此经呢?
3.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初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摩诃萨何所思惟?” 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恒正思惟一切智智。”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一切智智以何为性?何所缘?何增上?何行相?何为相?” 佛告善现:“一切智智无性为性,无相、无因、无所警觉、无生现故。又汝所问‘一切智智何所缘?何增上?何行相?何为相?’者,善现,一切智智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为行相,以法界为相。”
4.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随世俗故,显示诸法若有若无,不随胜义。” 善现复问:“世俗、胜义为有异不?” 佛告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复次,善现,无量有情于蕴等法起实有想或实无想,不达诸法非有非无;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显示蕴等若有若无,令诸有情因斯了达蕴等诸法非有非无,非欲令执实有无相。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离有无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法嘉宗智 回答
1、大道至简,至臻化境。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理,都不是究竟智慧圆满的道理。佛一辈子说法分五个阶段。法华涅槃是第五阶段,最后一部,开显唯有一佛乘。这是佛教的最高真理。放下自己的贪嗔痴、分别妄想执着之后的甚深正见。所以,可以契入法华用的是智慧,而不是意识。用人类的思维去琢磨法华,就像用狗的IQ去玩儿斗地主。所以回到原点上的老话题——实修实证。定慧等持。没有智慧就看不懂法华;没有禅定就生不起智慧;没有功夫就谈不上禅定。所以,还是做功夫吧。
2、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成了佛啥样?非得用语言表达,就是成了佛才知道,原来没有佛可以成;原来谁都是佛;原来众生本来就是佛;以及连佛这个概念其实都是空假幻的。这个才是成佛的法华,才是法华要开显的佛知见。至于人类思维能听懂的功德利益,那不是佛智慧。
诵经三千部,终归还是曹溪一句亡。读经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佛去相应。而当自己没有智慧只用意识去推演和揣测佛的境界,就是楞严里说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聪明人用经教来印智慧;傻子用经教来学知识。而修行是要学会打架,而不是背武功秘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您的心啊,让法华经转了,嗖嗖的,每分钟300万转都不止啊!
2、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成了佛啥样?非得用语言表达,就是成了佛才知道,原来没有佛可以成;原来谁都是佛;原来众生本来就是佛;以及连佛这个概念其实都是空假幻的。这个才是成佛的法华,才是法华要开显的佛知见。至于人类思维能听懂的功德利益,那不是佛智慧。
诵经三千部,终归还是曹溪一句亡。读经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佛去相应。而当自己没有智慧只用意识去推演和揣测佛的境界,就是楞严里说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聪明人用经教来印智慧;傻子用经教来学知识。而修行是要学会打架,而不是背武功秘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您的心啊,让法华经转了,嗖嗖的,每分钟300万转都不止啊!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谢谢您的指导。自己也听说法华讲了最高真理,我原本以为会讲诸如色、空、宇宙这些奥义的,就像楞严之类的。但是我读到的都是宣扬你读此书,可以获得种种果位,我对这里面提及的不可意思高维度世界(按照现代语说)、佛的境界心中不排斥,反而是接纳的,相信的,早在其他领域书本中接触过。只是这部经典介绍得太多了,用一个不恰当的词,就是好像这只是一部宣扬歌颂文,而且没有发现其他奥义,也没有介绍通达此高维度境界的方法,考虑到此在天台宗的地位,故有此疑惑。
答:最大的功德,就是从来不去定义什么叫功德。证得最高的果位,就是从来不设定一个果位去证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