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查看详情]
答:一,呼吸法门又叫安般法门,全程是安那般那法门。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所以呼吸法门也叫出入息法门。二,安般法门从数息开始,而后是随息,止息,然后观还净。三,一上来先是数息,而不是简单的观。男生数出息,
答:我是许过愿的,南公的屁股我是尽形寿and尽未来际负责擦到底的……所有修南公的法门出问题的,茫然的,无所适从的,本人一概无条件处理……当然有个前提,是病,而不是残疾。修行修错,邪路走出里程碑来的,实在对
答: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
答:修安般是修息。不是修呼气和吸气。在阿含经里也说,心息合一。此为第一。第二,买个洗鼻壶,试试洗鼻子。又治鼻炎又养大脑。开始会巨疼,坚持就好!
答:一,双盘能盘这么紧的不多见。随喜随喜!赞叹赞叹!这是下了深功夫的!二,看腿毛似乎是男生,如果说错了您别见怪。女生不双盘。男生的话我比较推荐您把右脚盘在左脚外面。您现在这个是吉祥座,反过来右腿在外是金刚
答:1、息,不是吸。很多人认为数息就是数呼吸,你又不是做会计的,坐在那里数喘气儿玩儿有意思么?!2、众生的呼吸,叫风。随着禅定的深入,呼吸速度的减慢,叫做气。这个时候呼吸又细又长,进而,气住脉停,可以不呼
答:在安般法门的修行过程中。呼吸从粗到细分成三种:风、气、息。然后身体柔软,气住脉停。从您的情况看,这不属于气机发动,属于五阴着魔。您之前听过太多关于气机发动,打通气脉,或者打坐时候应该出现的各种境界。您
答:一,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您禅修了多久,一天几座,每座多长时间都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二,从表述看,明显初修。在初修阶段,什么情况都正常。三,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八触,在禅定修习过程里,八种触受都会
答:过午不食,还有辟谷,需要的是先学服气。把气当饭吃。当然,这又绕不开安那般那……过午不食的前提是啥都不干,专心用功办道。那么晚饭就不吃了。如果有正事要做,那就要吃。所以中国的丛林寺院都有药石,把饭当药吃
答:高人太多,我随便说几个要点,您捡着要命的听。首先,随喜赞叹。这年头肯实打实做功夫的人不多,无论如何这个要随喜赞叹。二,喉轮是密宗气脉明点修法的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指一个位置。喉部就是喉部,别说
答:能与大德契合,信心有嘉。最早看南公的南禅七日,七支坐法,单盘,练习安般数息,起初是有进展,可是我心臓自小有问题,等到屏息前后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几次之后就没有这样修了,改为学习禅宗公案,也参悟自性真如,
答:原题,太紧张了。精神太紧张了,不是身体太紧张了。再去百度一下南公的毗卢遮那七支坐。以前我说过,打坐更确切的说法应该叫坐打。打坐好像是更关注坐,而其实这门功夫的真正含义是坐在那里打。坐在那里打掉妄想。但
答:南京市长江大桥——到底是南京市的长江大桥,还是南京的市长叫江大桥?!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还是“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你连标点都没抄全,真的想知道答案么?你确定自己不是菩
答:世尊告曰:“于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
答:很要命的一点,耳根圆通法门,到底闻什么?初于闻中,不是听声音啊……入流亡所。有些大师的解释,入进来,流出去,然后亡掉所听到的。南公的解释是入到法性之流,亡掉一切所听到的声尘境界。这俩解释都对,显然南公
答:典型的偷换概念……人家有人修安般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叙述了自己的情况然后提问。你没指导人家怎么做,甩了这么一段儿经文给人家。当然有人会说——看不到操作说明。因为人家需要的操作是解决问题,不是听你贴
答:南无阿弥陀佛!您好!听息的重点在听,听到的那个息,而不是呼吸的那个息。不是一个东西哦……耳根圆通和安般法门我都不建议您修炼。没有专修和守着师父随时开示的条件,肯定会出事儿……
答:南公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禅海蠡测》《习禅录影》《定慧初修》包你看完了白看,因为禅修不是靠看,而是靠修。依然推荐一本南公的:《呼吸法门精要》如果看完了不实干,依然包你看完了白看。禅,重在修,而不在
答:呼吸分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是肺脏的横向扩张,然后引起胸腔扩张。呼吸的过程中腹部基本不动。腹式呼吸是肺脏的纵向扩张,然后挤压膈肌,然后把腹腔的内脏向外挤压,所以吸气的时候是鼓肚子的。基本上
答:推荐南公怀瑾《呼吸法门精要》。全部窍诀都在里面。
答:外面有声音,被耳朵听到了。这是耳朵听到了声音的动相。外面如果没有声音,这时候是耳朵听不到了么?不是,是听到了声音的静相。如果是耳朵本身出了问题,什么声音都听不到的人,他们能听么?也能听。不过只能听到静
答:南公一辈子最伟大的壮举是重新厘清了三个概念,佛教、佛法、佛学。佛教是宗教,是仪式;佛学是知识,是学习;佛法是方法,是践行。笃信佛教的,磕头供养,求官求财;崇尚佛学的,精研教理,学无止境;坚信佛法的,实
答:数息的关隘、窍诀就是四个字,心息合一。您这还乱着啊……呼吸法门的书就推荐一本,南公怀瑾《呼吸法门精要》数、随,就这俩字儿看到很多鼓捣了10年的人,也没利落。不是功夫不够,是数错了,关注错了,功夫用错方
答:首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修行功夫切忌夹杂。要么观念头,要么观呼吸,两个选一个,一门深入是成就的便捷保障。什么法都修,就是什么法都没修;什么法都信,就是什么法都不信。佛法就像修炼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答:南公《呼吸法门精要》
答:南公有两部书,一是《如何修证佛法》,一是《定慧初修》。这俩书名其实都隐含了一个特别深也特别大的前提。《(祖师根器的狠角色)如何修证佛法》、《(老南我的)定慧初修》禅就是禅,圆顿的禅。众生越来越完蛋,所
答:出入息,是息,不是进出的过程。系意鼻头,不是把意念守在鼻头上……长短冷暖,不是呼出来的气息的长短冷暖……呼吸法门的三个最根本错误,一个没少……
答:阿含经里面佛给罗睺罗尊者把呼吸法门讲的那么透彻,开小灶似的六耳不传的小秘密,干嘛不去看看,非得鼓捣别人的玩意儿……真心是没福报读经,只能看小说了么……
答:你好糊涂啊!你又不是医生。谁叫你去观呼吸的。呼吸法门,虽然叫呼吸法门,但是关隘压根儿就不在呼吸上。呼气和进气中间的那一瞬,叫出息,叫安那(an1nuo4)进气和呼气中间的一瞬,叫入息,叫般那(bo1n
答:三皈五戒……
答:绝对不是您想的这样。1、数息法门上来要先可以数,从1到10然后从10到1。一共20个数字清晰而准确。然后随息,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热知热。有人到这里。会感觉进来的气是凉的。恭喜。这是加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