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德和修行人都在苦口婆心的讲这个“自性”。就是要如何知道自己到底观察到“自性”或证到“自性”。?
5/1/2018
修行的各个阶段

所有大德和修行人苦口婆心的都是在说这个“自性”。就是我现在好像有点能理解又不知道是不是,但是不知道自己是证到了这个“自性”,还是只是找到或观察到“自性”而已,这个自己分不清楚,就是观的时候能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但是只是观察到而已,就比如拿念头来说,现在我只能观察到它,而无法控制或者让念头完全不起。
再比如“起心”别人骂我或者遇到事情,心里还是有动的,我也只是能察觉到它,它就自然灭去,而无法做到让它遇到任何问题或事情时完全的“如如不动”
是不是证到了“自性”以后不管天崩地裂也完全不会有起心动念了?
这是我很疑惑的
法嘉宗智 回答
修行分五个阶段,
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
如果自性能被观察,那么观察到的也不是自性,能观察的那个也不是自性。
所以,显然,您没观察到自性,更没证到自性。
自性,是见道位以后的东西。在此之前,和这俩字儿无缘。
您不妨看看资粮位的内容,
福德资粮,智慧资粮。
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智慧资粮者。谓由此故成就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获得随顺法教义教教授教诫。
大正藏第 30 册 No. 1579 瑜伽师地论
如果这俩玩意儿您觉得似乎还不大够,那就说明资粮位还没起步,
这时候讨论见道位以后的东西,是不大妥的……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感谢,
答:我这人在有些问题上不大讲委婉和客气。但是我坚信这不是坏事儿。


问:其实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想说福慧。但是觉得偏向义理就不要说其他,于是没写。今日恩公所言,完补纰漏,此问便完美了。
答: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讲理,是为了救人……


问:在下谨记恩公教诲!您的意思是,讲理是次要,明理才是主要!因此,大成就者,可以离经意字眼,而不受拘束,以通俗之话语,阐奥妙之佛意。
答:真没这个意思。人有疑问如同有病。我想做的是开方抓药让人康复,没啥兴趣专家会诊讨论病理……


问:如您所说,那我就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答:如果多说一句的话,那个释迦佛为什么出家的话头,已经连纸上谈兵都不算了。米其林的厨师一定会换轮胎么?虽然都叫米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