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该如何踏上学佛之路?听说能解除烦恼。
6/4/2016
观苦
四念处
出离心
新苦为乐
三十七菩提道品

难以描述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5 赞
佛,是觉悟者。
学佛,是学习觉悟。
路,就是道。
学佛之路,用佛教内的话说,就是菩提道。
佛在世的时候,讲过三十七菩提道品。
就是把学佛之路分了三十七个阶段。
不断深入,从一个普通的凡夫,到证得三摩地的菩萨。
第一个阶段,分四个部分。叫四念处。
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心念安住在这四个方面: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简单来说,
身体臭秽横流,所有开口的,流出的都是恶臭的和污秽的。
我们所感受的一切,都是苦的。每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只是我们以此为乐。所谓新苦为乐。
站久累了坐下就舒服,我们以为是乐的,但是坐久了也累也不舒服;
饿了难受开始吃,各种吃我们认为是快乐的,但是一直吃下去,比饿着还痛苦……
我们的心念,永远是躁动的,人坐在那里安静不动脑子里比开奥运会还热闹。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是经过“被允许”然后钻出来的。永远是一个接一个。而且一切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常态。
一切物质境界以及意识境界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只是我们以为这个身体是真实的自己,那死了之后是谁?爹妈没生之前又是谁?
四念处有点像一支章鱼的四条触手,顺着任何一条,一直如此观下去,
都可以摸到章鱼的脑袋——就是出离心。
佛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的,修行解脱就是从一切苦和烦恼里出来。
再也不愿意沉溺其中,这就是出离心。
而四念处,就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不管是不是愤青,只要是个人,是个众生,
就永远沉溺在无明和世间苦之中——而一切苦的核心,就是不做主。
观到了苦,体悟到了无常,认识了烦恼——真实地愿意出来,就上了菩提道。
也就是您说的,踏上了学佛之路……
学佛,是学习觉悟。
路,就是道。
学佛之路,用佛教内的话说,就是菩提道。
佛在世的时候,讲过三十七菩提道品。
就是把学佛之路分了三十七个阶段。
不断深入,从一个普通的凡夫,到证得三摩地的菩萨。
第一个阶段,分四个部分。叫四念处。
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心念安住在这四个方面: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简单来说,
身体臭秽横流,所有开口的,流出的都是恶臭的和污秽的。
我们所感受的一切,都是苦的。每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只是我们以此为乐。所谓新苦为乐。
站久累了坐下就舒服,我们以为是乐的,但是坐久了也累也不舒服;
饿了难受开始吃,各种吃我们认为是快乐的,但是一直吃下去,比饿着还痛苦……
我们的心念,永远是躁动的,人坐在那里安静不动脑子里比开奥运会还热闹。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是经过“被允许”然后钻出来的。永远是一个接一个。而且一切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常态。
一切物质境界以及意识境界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只是我们以为这个身体是真实的自己,那死了之后是谁?爹妈没生之前又是谁?
四念处有点像一支章鱼的四条触手,顺着任何一条,一直如此观下去,
都可以摸到章鱼的脑袋——就是出离心。
佛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的,修行解脱就是从一切苦和烦恼里出来。
再也不愿意沉溺其中,这就是出离心。
而四念处,就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不管是不是愤青,只要是个人,是个众生,
就永远沉溺在无明和世间苦之中——而一切苦的核心,就是不做主。
观到了苦,体悟到了无常,认识了烦恼——真实地愿意出来,就上了菩提道。
也就是您说的,踏上了学佛之路……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您好,同为学佛之人,可否互称为‘道友’?
答:可以啊。没问题。


问:众生平等啊,只要发心,谁都可以信佛
答:信得对不对。是另一个问题了。


问:看错了-_-||不过就个人觉得,无论是什么人学佛,都是要发心去学,有条件的寻明师,找到正确的道路
答: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