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应该避免走哪些弯路,有哪些好的信息渠道?
12/18/2015
实修
四依四不依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学佛好比回家。佛在家等着,等着孩子回来。
路上有坏人,叫波旬,也叫魔王。
波旬负责乱写指路牌,把路指到瞎处。
佛负责告诉孩子,家在哪儿。怎么回去。
我佛慈悲,还告诉了孩子一件事儿,就是怎么识别波旬篡改的路牌。
怎么避开弯路。
所谓,四依法。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
波旬的招数就四种,依语,依识,依不了义,依人。
而佛说,只要看透波旬的伎俩,你离家就近了……
《维摩诘所说经》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
《大宝积经》
不舍摄法,修行六念,勤进修闻,系念修集正相应行,不证果智,守护正法,信于业报,
是名正见。断于一切妄想分别,是正思惟。随所解法而为演说,是名正语。除尽业满,是名
正业。断除结习,是名正命。勤趣于定,是名正进。不忘诸法,是名正念。得一切智知,是
名正定。解空不惊、无相不怖、无愿不怯,心不执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
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沙门法。
《大方等大集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依法亦不可尽。何等为四?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云何依义不依语?语者若入世法中而有所说,义者解出世法无文字相。语者若说布施调伏拥护,义者知施戒忍入于平等。语者称说生死,义者知生死无性。语者说涅槃味,义者知涅槃无性。语者若说诸乘随所安止,义者善知诸乘入一相智门。语者若说诸舍,义者三种清净。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威仪,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语者若说忍辱断除恚怒贡高憍慢,义者了达诸法得无生忍。语者若说勤行一切善根,义者安住精进无有终始。语者若说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义者知灭尽定。语者悉能闻持一切文字智慧根本,义者知是慧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
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
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菩提功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
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
“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
解了四识性无所住。识者,若识地大水火风大;智者,识住四大法性无别。识者,眼识色住,
耳鼻舌身意识法住;智者,内性寂灭外无所行,了知诸法无有忆想。识者,专取所缘思惟分
别;智者,心无所缘不取相貌,于诸法中无所悕求。识者,行有为法;智者,知无为法识无
所行,无为法性无有识知。识者,生住灭相;智者,无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依智不依于
识。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义经者不分别果。不了义经者
所作行业信有果报,了义经者尽诸烦恼。不了义经者诃诸烦恼,了义经者赞白净法。不了义
经者说生死苦恼,了义经者生死涅槃一相无二。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
甚深经难持难了。不了义经者多为众生说罪福相,令闻法者心生欣戚;了义经者凡所演说必
令听者心得调伏。不了义经者,若说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种种文辞,
诸法无有施者受者,而为他说有施有受;了义经者,说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有我人、众
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常说无量诸解脱门。是名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
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
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
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
故,说依法不依于人。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
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
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入是门者,观一切法同一法性,是故说言依一切法、
不依于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
路上有坏人,叫波旬,也叫魔王。
波旬负责乱写指路牌,把路指到瞎处。
佛负责告诉孩子,家在哪儿。怎么回去。
我佛慈悲,还告诉了孩子一件事儿,就是怎么识别波旬篡改的路牌。
怎么避开弯路。
所谓,四依法。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
波旬的招数就四种,依语,依识,依不了义,依人。
而佛说,只要看透波旬的伎俩,你离家就近了……
《维摩诘所说经》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
《大宝积经》
不舍摄法,修行六念,勤进修闻,系念修集正相应行,不证果智,守护正法,信于业报,
是名正见。断于一切妄想分别,是正思惟。随所解法而为演说,是名正语。除尽业满,是名
正业。断除结习,是名正命。勤趣于定,是名正进。不忘诸法,是名正念。得一切智知,是
名正定。解空不惊、无相不怖、无愿不怯,心不执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
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长者!是名出家菩萨住沙门法。
《大方等大集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依法亦不可尽。何等为四?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云何依义不依语?语者若入世法中而有所说,义者解出世法无文字相。语者若说布施调伏拥护,义者知施戒忍入于平等。语者称说生死,义者知生死无性。语者说涅槃味,义者知涅槃无性。语者若说诸乘随所安止,义者善知诸乘入一相智门。语者若说诸舍,义者三种清净。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威仪,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语者若说忍辱断除恚怒贡高憍慢,义者了达诸法得无生忍。语者若说勤行一切善根,义者安住精进无有终始。语者若说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义者知灭尽定。语者悉能闻持一切文字智慧根本,义者知是慧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
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
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菩提功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
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
“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
解了四识性无所住。识者,若识地大水火风大;智者,识住四大法性无别。识者,眼识色住,
耳鼻舌身意识法住;智者,内性寂灭外无所行,了知诸法无有忆想。识者,专取所缘思惟分
别;智者,心无所缘不取相貌,于诸法中无所悕求。识者,行有为法;智者,知无为法识无
所行,无为法性无有识知。识者,生住灭相;智者,无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依智不依于
识。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义经者不分别果。不了义经者
所作行业信有果报,了义经者尽诸烦恼。不了义经者诃诸烦恼,了义经者赞白净法。不了义
经者说生死苦恼,了义经者生死涅槃一相无二。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
甚深经难持难了。不了义经者多为众生说罪福相,令闻法者心生欣戚;了义经者凡所演说必
令听者心得调伏。不了义经者,若说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种种文辞,
诸法无有施者受者,而为他说有施有受;了义经者,说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有我人、众
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常说无量诸解脱门。是名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
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
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
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
故,说依法不依于人。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
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
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入是门者,观一切法同一法性,是故说言依一切法、
不依于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