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和诸受皆苦?
2/21/2017
心经
实修

我们修行最初是为了离苦得乐。这个愿望驱使我们不断地去修行。可佛祖又说,诸受皆苦。怎么理解?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念心经啊,念金刚经啊,烦躁的时候一念心经就好啊……
平时哭着喊着念心经的亲人们,开卷考试照抄的时候咋不知道抄哪段儿了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从字面意思说,
观自在菩萨,深深地安住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境界里,观照到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出离解脱一切苦。
到这儿,心经讲完了。后面全是行持般若波罗蜜的境界。
回到问题,
佛说,有漏皆苦。十二因缘里讲,无明缘受,受缘老死……所以受是无明来的,是苦的,是生灭的,是烦恼的……
而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得圆满无上的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证得五蕴皆空,不受五阴苦,而无色受想行识……
说更通俗点儿,色受想行识都是从无明来的,有了般若就没无明了,就没色受想行识了,自然也就没有受是苦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它没毛病,不矛盾啊!!!
心经的逻辑顺序好比说,
王思聪有钱逛街去买包。大包,小包,男包,女包,背包,挎包,买完了所有包……故知钱是好东西,能买一切包,真实不虚……
这段儿话的逻辑重点是这厮有钱,而不是各种包。
修道人的关注点应该是怎么可以有很多钱,而不是意淫各种包。有了钱不仅买包,还可以买表……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