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女性佛法大师?

12/1/2015
大爱道比丘尼经 女身恶业 实修 女身八十四態
...
网友提问:为什么没有女性佛法大师?
女性难道不适合成为佛法大师么?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3 赞

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

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身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措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之身。
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

瑜伽三十八卷六页云:又非女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萨,于过第一 无数劫时,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为女。一切母邑,性多烦恼,性多 恶慧。非诸禀性多烦恼身,多恶慧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法华经》: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
(经名)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佛为无垢光女说转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种种之苦恼。
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着狂醉,皆失神足,一时堕地。
智度论十四曰:‘蚖蛇含毒,犹可手捉。女情惑人,是不可触。’
智度论十四曰:‘众病之中女病最重。’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恶业,出言虚诳)。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毁谤,以是恶业因缘,不但多堕地狱,又多堕于饿鬼恶趣,受大剧苦。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说:“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中略)。女人贪欲、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轻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缘,生饿鬼中;乃至嫉妒恶业不失、不坏、不朽,于饿鬼中不能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生畜生中;于畜生中,受遮咤迦鸟身(饿鸟),常患饥渴,受大苦恼。畜生中死(罪毕之时),生于人中,以余业故,常困饥渴,受苦难穷……。” 

《净心诫观法》卷上说:“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一切障道,此为是苦(中略)。三涂八难苦,女人为根本。……女具十恶业,死入铁床狱。”

  此中所谓“女人十恶”是:

  一、贪欲无厌。
  二、嫉妒--心如毒蛇。
  三、谄曲诈亲。
  四、放逸--耽着五欲。
  五、口多恶业--出言虚诳。
  六、厌背夫主。
  七、多怀谄曲--奸险难预。
  八、贪财不顾恩义。
  九、欲火烧心。
  十、女身臭恶,不净常流……,破佛净戒,死入地狱、畜生、饿鬼,长劫受苦,无解脱时。

是名女人十种恶业。 

大智度论

复次菩萨观欲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浅智薄唯欲是视。不观富贵智德名闻。专行欲恶破人善根。桎梏枷锁闭系囹圄。虽曰难解是犹易开。女锁系人染固根深。无智没之难可得脱。众病之中女病最重。
复次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与人。云何可近。亲好乖离女人之罪。巧察人要女人之智。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蚖蛇含毒犹亦可触。女人之心不可得实。
涅盘经九曰:‘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
文句八曰:‘阿难问佛:如来灭后见女人云何?佛言:勿与相见;设见勿共语;设共语,当专心念佛。
女性所具有之五种障碍与三种忍从。五障指女性不能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王、佛。三从则指女性幼年从亲、婚后从夫、年老后从子,又称三监、三隔。[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法句譬喻经卷一、超日明三昧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九]
【女子六欲】

指女人所乐求之六种欲望。即:(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欲,(四)姿态欲,(五)言语欲,(六)细滑欲。此外,复有音声欲,摄于言语欲;人相欲,摄于威仪欲、姿态欲。[大智度论卷二十二、摩诃止观卷六之一]
【女子五障】

据法华经卷四载,舍利弗不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有五障。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五障指:(一)不得作梵天王,梵天于因中修持善戒,得获胜报而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释,帝释勇猛少欲,修持善戒,报为天主。若女人杂恶多欲,则不得作帝释。(三)不得作魔王,魔王于‘因位’十善具足,尊敬三宝,孝奉二亲,报生欲界他化自在天而作魔王。若女人轻慢嫉妒,不顺正行,则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于因中行十善道,慈愍众生,报作轮王。若女人无有慈愍净行,则不得作转轮圣王。(五)不得作佛,如来行菩萨道,愍念一切,心无染着,乃得成佛。若女人之身口意业受情欲缠缚,则不得作佛。

【七女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系佛于拘留国分儒达树园时,因婆罗门之七女贡高憍奢,佛呵之,而说往昔国王七女之因缘。佛说女人所以多堕地狱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诫之,而心意端正,则能生天上。
【女身不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p0227
瑜伽三十八卷六页云:又非女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萨,于过第一无数劫时,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为女。一切母邑,性多烦恼,性多恶慧。非诸禀性多烦恼身,多恶慧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玉耶女经】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佛对玉耶女说女人十恶五善三恶之法,分别七种之妇。玉耶女闻教悔过,为授十戒。
女人为爱执之根源,能劫修道者之法财,妨碍求道之心,故以贼喻之。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执剑向敌,是犹可胜。女贼害人,是不可禁。’
谓女子之色相犹如枷锁,能系缚凡夫,使之恋着而难以自拔,故以锁喻之。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女锁系人,染固根深,无智没之,难可得脱。’

智度论十七曰:‘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
《四分律》:“譬如阿难!有长者家男少女多,则知其家衰微。……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时破坏。如是阿难!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即佛法不久。”
“女人梵行垢,女则累世间”(杂含卷三六一○一九经)
“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忧愁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大般涅盘经》节录】
“女人坏世间,令善皆尽灭”【《正法念处经》节录】
“女为恶根本,能失一切物”【《正法念处经》节录】
“亲近彼女人,最为极下劣,是恶中之恶,何足为欣乐。”【《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当知丈夫亲近女人之时,即是亲近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未受诲者,当如之何?」
佛言:「莫与相见。」
阿难又白:「设相见时,当如之何?」
佛言:「莫与共语。」
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
佛言:「当自捡心。」【《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生。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

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

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呋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

行者若能弃之不愿,是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

譬如停渊澄镜,而蛟龙居之;

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近。

室家不和,妇人之由;

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鲜得出者。

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

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

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

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正法念处经》节录:

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如是妇人,诳夫吝财,而不布施,身坏命终,堕于针口饿鬼之中。

由其积习,多造恶业,是故,妇人多生饿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贪欲,妒嫉多故,不及丈夫。

吝人小心轻心,不及丈夫。

以是因缘,生饿鬼中。

乃至嫉妒恶业不失、不坏、不朽,于饿鬼中,不能得脱,业尽得脱。

***《净心诫观法》节录: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

一者、贪淫无量无厌。

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

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谄曲诈亲。

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

四者、放逸。

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

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

六者、厌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者、贪财不顾恩义。

九者、欲火烧心。

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

***《增一阿含经》节录:

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

佛告阿难:‘莫与相见。设与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夫为女人,有九恶法。

云何为九?

一者、女人臭秽不净,

二者、女人恶口,

三者、女人无反复,

四者、女人嫉妒,

五者、女人悭嫉,

六者、女人多喜游行,

七者、女人多嗔恚,

八者、女人多妄语,

九者、女人所言轻举。

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

云何为五?

一者色力,

二者亲族之力,

三者田业之力,

四者儿力,

五者自守力。

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

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

云何为一力?

所谓富贵力也。

夫人以贵,色力不如,亲族、田业、儿自守,尽不如也。皆由一力,胜尔许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

云何为五?

一者、生豪贵之家,

二者、嫁适富贵之家,

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

四者、多有儿息,

五者、在家独得由己。

是谓,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宁当依附千逾缮量大热铁床,是床极热、遍热、猛焰、洞然。于彼父母所给妻妾诸女色欲,乃至不以染爱之心,远观其相,何况亲附抱持之者。何以故?

舍利子!

当知妇人,

是众苦本、是障碍本、

是杀害本、是系缚本、

是忧愁本、是怨对本、

是生盲本,

当知妇人,灭圣慧眼,

当知妇人,是热铁花,散布于地,足蹈其上,

当知妇人,于诸邪性,流布增长。

舍利子!

何因缘故,名为妇人?

所言妇者,名加重担。

何以故?

能使众生,负于重担。

……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

何以故?

……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节录: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

二者、相嫉妒;

三者、多口舌;

四者、作姿态淫多。

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五漏”、“五障”,应急出离

一般人误解了,误认为佛教“轻视女性”。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

五障、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

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

一者、爱好女身。
二者、贪著女欲。
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厌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


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何等为八十四态女人憙摩眉目自庄。是为一态。女人憙梳头剃[月*乐]。是为二态。女人憙。傅脂粉迷惑丈夫。是为三态。女人憙嫈嫇细视。是为四态。女人憙丹唇赤口。是为五态。女人憙耳中着珠玑。是为六态。女人颈下憙着璎珞金珠是为七态。女人憙着珠宝缯彩之衣。是为八态。女人憙着糸履。是九态。女人憙掉两臂行。是十态。女人憙邪视。是十一态。女人憙盗视。是十二态。女人欲视男子见之复却缩。是十三态。女人见男子去复在后视之。是十四态。女人欲见男子见之复低头不语。是十五态。女人行喜摇头摇身。是十六态。女人坐憙摇头摇身。是十七态。女人坐低头摩手爪。是十八态。女人坐憙含笑语。是十九态。女人憙细软声语。是二十态。女人憙扪两眉。是二十一态。女人坐憙大声呵狗。是二十二态。女人设见男子来外大嗔恚内自憙欢。是二十三态。女人贡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态女人欲得夫婿适见阳嗔怒。是二十五态。女人见夫婿阳嗔恚之。设去复愁忧心悔。是二十六态。女人见男子来。共语阳嗔怒骂詈。内心欢憙。是二十七态。女人设见男子去。口诽谤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态。女人轻口憙骂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态。女人憙欢纵撗非他自。是为三十态。女人慢易孤弱以力胜人。是三十一态。女人威势迫胁语欲得胜。是三十二态。女人借不念还贷不念偿。是三十三态。女人憙曲人自直恶人自善。是三十四态。女人怒憙无常愚人自贤。是三十五态。女人以贤自着恶与他人。是三十六态。女人以功自与专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态。女人己劳自怨他劳欢憙。是三十八态。女人以实为虚憙说人过。是三十九态。女人憙以富憍人以贵[夌*欠]人。是四十态。女人以贫妒富以贱讪贵。是四十一态。女人憙谗人自媚以德自显。是四十二态。女人憙败人成功破坏道德。是四十三态。女人憙私乱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态。女人憙阴怀嫉妒激厉谤勃。是四十五态。女人论评诽议推负与人。是四十六态。女人又巨说谤正道清净之士欲令坏乱。是四十七态。女人憙持人长短迷乱丈夫。是四十八态。女人憙要人自誓施人望报。是四十九态。女人憙与人施追悔责人毁訾高才。是五十态。女人憙自怨诉骂詈虫畜。是五十一态。女人憙作妖媚蛊道厌人。是五十二态女人憎人胜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态。女人憙持毒药酖饵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态。女人憙追念旧恶常在心怀。是五十五态。女人憙自用不受他人谏谀谄[怡-台+龙]悷自可。是五十六态。女人憙疏内亲外伏匿之事发露于邻落。是五十七态。女人憙自健烦苛轻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态。女人憙自憍挝捶无理。自嗔自憙欲令人畏之。是五十九态。女人憙贪欲之行。威设自由。欲作正法违戾丈夫。是六十态。女人憙贪淫心怀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态。女人憙惟怒蹲踞无礼自谓是法。是六十二态。女人憙丑言恶语不避亲属。是六十三态。女人憙憍[跳-兆+建]自恣。轻易老小无有上下是六十四态。女人憙自可恶态丑怼言语无次。是六十五态。女人憙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态。女人憙禁固丈夫不得与人言语戏调。是六十七态。女人憙缭戾自用。轻毁丈夫言不逊慎。是六十八态。女人憙危人自安。以为欢憙。是六十九态。女人憙咀赖弊恶毁伤贤士。谄诡姿则惑乱道德。是七十态。女人憙诡黠谀谄谓人不觉。是七十一态。女人憙贪者得恶亡。得便欢憙亡便愁恼。呼嗟怨天语言[口*重]口。是七十二态。女人憙骂詈风雨向[穴/土/黾] 咒咀。恶生好杀无有慈心。是七十三态。女人憙教人堕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态。女人憙孔穴窃视。相人长短有钱财不。是七十五态。女人憙调戏必固迷误人意。是七十六态。女人憙擿烧丈夫令意回转不能自还。是七十八态。女人憙刳胎剖形视其恶露。是七十九态。女人憙笑盲聋喑痖蹇躄自快恶他人。是八十态。女人憙教人去妇欲令穷困。是八十一态。女人憙教人相挝捶合祸证受。是八十二态。女人憙教人作恶斗讼。相言县官牢狱系闭。是八十三态。女人憙倡祸导非。大笑颠狂人见便欲得。以猗狂勃强夺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为八十四态。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

——《大爱道比丘尼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