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一个人命终时是否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标准是什么?

亡者肉身要具有哪些特征或者出现哪些瑞相才能断定其的确是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佛经中可有依据?
(我问的不是修行人要具备哪些条件、修到何种程度才能往生,而是修行人命终时对于送往生的人或者其亲人来说要依据什么方法来判断他确实是往生极乐而不是投生三善道。)
法嘉宗智 回答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
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
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
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
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
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
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
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
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
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
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
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
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
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
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
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
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
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
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
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
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
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
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
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
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
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
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
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
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
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
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
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
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
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
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
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
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
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
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
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
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
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
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
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
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
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
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
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
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
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65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