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真的开悟者也不许自称开悟,那么应该怎样选择开悟的具眼明师呢?

然而在比丘戒和菩萨戒中,都有明确的严格规定,不仅是未证言证,获罪无量,即便是开悟了,也不能直接表达“我已开悟”。好言神通、预言吉凶,以及说自己就是证悟者,这些都是触犯具体戒条的。这种大妄语罪,是可以直接被剥离比丘身份的,是不可挽回的严重过失,罪报之极,直通地狱。
明贤法师论居士披袈裟事件:尊崇佛制外行别搅局_齐鲁网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讲俩小故事。特好玩儿……
一,城南婆子。
佛带着一群比丘在城里,
突然面前出现一个老太婆。
佛向她走几步,老太婆看见佛了扭头就走。
佛用神通化现,在他对面又出现一个佛。
老太婆再转身。佛再化现……
直到一圈儿佛围着老太婆。
他蹲下,手捂着脸。佛用神通在老太婆手心里化现。
老太婆哭了……
佛和弟子说,我和他无有因缘。阿难,你去吧。
老太婆一见阿难。欢喜赞叹,信受奉行。皈依修行……
二,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对自己上师的信心特别大。
有一天,宗师打坐,文殊菩萨在定境里现前。
宗喀巴啊,我是文殊菩萨。我传你个法。
宗大师说——走开!我只认我的上师!
文殊菩萨碰钉子,走了……
又一天,宗师打坐的时候文殊菩萨又来了。
宗喀巴啊,我是文殊菩萨啊。我要传你个法。
宗大师说——你四不四撒?!我说了!我只承认我的上师!你走开!
文殊菩萨又碰了一鼻子灰……
有一天,终于让文殊菩萨逮着了,宗喀巴的上师打坐的时候,
文殊菩萨去了,定境里化现说:
你去告诉宗喀巴!我是文殊菩萨!!!!
这事儿不是单方面的。
师徒双方,都在因缘果报之中。
师父有师父的因缘,他开悟了,根据他的习气,他有一种独具他风格的表现。
有的温柔,有的慈悲,有的脾气臭,有的骂人狠。
但是无论他怎么表现,不以凡夫之心来测度,他内心平静无喘。
你只看到了你自认为的波澜。
弟子有弟子的因缘。
虚弱的喜欢慈悲,胆怯的喜欢温柔,聪明的喜欢直白,放得下面子的喜欢挨骂……
师徒和弟子之间,密宗讲求一个词儿,相应。
其实对于显宗也一样。如果六祖参的是达摩,如果慧可碰上的是弘忍,
那玩儿法又得大变……
所谓相应,就是合作。
师徒相应,就是师徒合作。
既然双方能合作,离不开一个法则——因缘果报。
师徒二人有因缘,同样的话,别人说我就不爱听,他说我就欢喜。
所以,选择师父,不是师父本身开没开悟的问题,
是求法者自己因缘的问题。
否则阿弥陀佛来了也没屁用……
随缘吧,你看谁顺眼就拜他好了,其他的不在你的因果里,你拧巴纠结也没用……
网友上传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