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的实修法门里,修观之前必须修定吗?

12/24/2017
实修
...
网友提问:南传佛教的实修法门里,修观之前必须修定吗?

感谢各位的回答。佛陀当年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传授不同的法。可以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法。

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禅修营禁语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学员之间相互误导。在知乎上提问也是一样。

在知乎上问佛法就是一个瞎子向另一群瞎子问路,我认为只有见到法的人才有资格指导别人的修行。我以后有问题会直接请教大师。

提问本身就是个错误,大家见笑了。(也希望大家以后指导别人时量力而行)

----------------------------------------------------------------------------------

我接触的隆波田动中禅,最初是自己练习,后来参加国内岩松的禅修班。

国内岩松老师认为所有定的练习都是一种注意力的专注。不管是注意呼吸还是注意感受,都是练成了奢摩他,练偏了。

我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确实能感到专注也是一种身心状态,和生气、快乐一样。

但是最近有了另一种体验,当身体产生强烈痛苦感受的时候,整个人处于警觉的状态,确确实实有了“止于当下”的感觉。

隆波田开悟的时候是一群蝎子落到了他身上,当时的他应该也处于一种极度警觉的状态。所以我猜这种注意力散漫而意识警觉的状态就是“定”。

如果专注是邪定,那警觉就是正定。我应该先修定再修观吗?是不是应该大胆的把定修下去呢?定和观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法嘉宗智 回答

不知道多少人有这经历,给别人拔白头发。

一定是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你去扒拉着头发,找到一根白的,拔下来。


修行的道理其实一回事儿。

人的思维和起心动念的速度太快。

有粗念,有细念。粗念偶尔能逮着,细念根本看都看不见。

就像一人再那儿跟嗑了XX丸似的摇滚狂躁,然后你去给他拔白头发。

怎么可能?


止观就是定慧。

止,定,就是先让脑袋的晃动慢下来。让自己的意识慢下来。有序地,慢慢地,从123到456地前进。

观,慧,就是看清楚后拔掉白头发。发现运行过程中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异类,不符合四法印的,不符合四念处的,不符合三十七菩提道品的。然后去除掉他们。


对于拔白头发这事儿来说,静静坐好和看准了薅下来是一体的。

定慧止观是一体的。

但是坐不好是没法拔的。

不修定是不可能修观的 ……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突然明白为啥明白您不推荐读《金刚经》了,这部经是给临近见道的有很深修行的菩萨准备的吧,为了破除法执,我们这种定力不足的看根本没用啊,生点狂慧,搞不好就发疯了。这个比喻太秒了!
答:大闸蟹是好东西。但是给个没牙的孩子吃,是巴不得他早死……
问:比喻很失败。难道除了一动不动和摇摆狂躁之外,就没有别的状态了?你自己不动,拔头发的人帕金森,能把白头发拔了?

虽然能感觉到你很想语出惊人、生动活泼,但是也同样看得出你不求甚解、自作聪明。

定从来不是什么慧,也无法从定中得出什么慧,定是慧运用的结果,而不是生出慧的基础。定不等于止,更不等于慧,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答:戒定慧是体相用的关系。六祖坛经里也说,定时慧在定,慧时定在慧。当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定慧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这个问题我不想纠缠。我只把我的认知说出来,当然您可以说我是错的。我也誓死捍卫您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