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孙嘉鸿@孙开冒@齐天大圣?
11/28/2017
楞严经

轮回是无始的。
自无始的轮回开始,截至我写下这答案的这一刻,我还没有解脱,所以我自认没资格说任何行为是愚蠢的,因为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孙嘉鸿
其实,在无始的轮回中,我们都做过比烧香拜佛更愚蠢的事情,并且还天真的期待着能从痛苦中解脱。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你能够看到本答案,证明迄今为止你也依然在痛苦中。————孙嘉鸿
本人旗帜鲜明的反对大乘伪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乘伪法把本来很简单的道理搞得很复杂,无论对于自己还是他人都没有任何益处:非要强行说不可能被语言说明白的玩意,而且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只牵扯出来一堆葛藤;然后赖人家钻牛角尖,挖苦人家见道没戏。这些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孙嘉鸿
问题哪一个是真实可信的孙嘉鸿?
法嘉宗智 回答
这题跟我没关系。我抄几段文字过来大家看一乐呵……
『南公怀瑾』学佛的人要度众生,现在是反被众生度!
1、这个时代不同了,你们在家的,不是农业时代的中国文化了。什么妻贤子孝啊,子孝孙贤啊,现在的子孙啊,你要他贤太咸了吧,多抓一把盐给你就咸了。子孝,笑你老了,讨厌在家里,赶快自己。这个文化是家庭子孝孙贤,不是那么回事啦。以后的时代更变了,我说这个人类世界这样演变下去,五、六十年以后没有婚姻制度,没有家庭了。
2、嘿你看到吧,你看到吧,一个人多活它一百年包你看到。时代不同转变,大势至菩萨,这股人类文化的潮流、力量,演变成什么,大势至来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挽不回得埃你怎么样,自己晓得,在这个挽不回当中,屹然而立,就是自己这样修养去就对了。你也不能扭转时代,学佛的人要度众生,讲得好大,唉呀,我说我想度众生,现在我是反被众生度埃每个人都如此,所以自己只有自己,把日常生活中好好修行得平静,少玩聪明,少起计较心,这个也不对,那一件事情也不对,看别人都是不对,只有自己对,你对个屁,你鼻子对到嘴,对哪里呢?世界上大家都对,就是我自己不对,你就可以学道了,这不是嘴上玩得哦,要真的把自己的习气改过来哦。
3、你看这个雨声里面,这个境界多清静啊,可是有烦恼的人,自己有烦恼,听到山中雨声这个境界他多烦恼埃所以啊,一切唯心造,不是外界的环境对你怎么样,都是你自己问题。
4、因这个雨声讲个故事给你听,说乾隆有一次,微服出游。所谓微服,皇帝不穿他的礼服,穿个普通老百姓衣裳,随随便便在外面走。到了一个庙子,看到一个青年的书生在那里读书,他过去看。嗯,你在这里读书。这位老先生你住哪里。我是来玩玩的。他看看他的书,看看他写的字还不错。乾隆说,你既然读书,我出个对子给你对啊,好不好。好啊,很有礼貌。老前辈,试试看,小生也许对不起来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他马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个年轻人就对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嗯,对得好,对得好,贵姓大名,问了一顿寒暄一番,走了,乾隆回到宫里就把名字记下来。
5、第二年考试,他老兄特别注意学生里考试作业这个名字,有这个名字,考上了立刻提拔上来。做皇帝的只有取才,他根据下面他对的,他也不晓得他是皇帝,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埃,那学佛要度众生能够这样吗?一样道理嘛,所以有人说,我要学佛,我想去修道,修了度众生,这个家里啊,这个老婆啊,或这个丈夫、这个孩子怎么办?怎么摆不脱啊。我说,你要去学佛。对啊,对。度众生,对不对。对。你的丈夫,你的老婆,你的孩子不是众生吗?你先度这些嘛,少吹牛了,度众生,你还要被众生度呢。天下事本来如此。
南怀瑾老师:这一点最难,看看自己做到了没?越想越惭愧!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恒顺众生,这一点最难。学佛的愿力并不是每一种都难,恒顺众生这一项我们反省看看自己学佛以来,做到了没?
父母也是众生之一,你有没有恒顺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许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导,你们都遵行了吗?(部分同学答:没有)这岂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亲人也是众生,你也时常满其所愿吗?--没有。所以尽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诸恶业,一切我今皆忏悔”,真忏悔了吗?如此学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说:“本欲度众生”,结果“反被众生度”,都是众生来度我们,是不是?(同学们答:是)那么我们还有资格学佛修菩萨行吗?菩萨行是“常为众生不请之友”,如《维摩诘经》上所说,是顺他利他,非依我从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恒顺众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恒顺众生呢?(同学答:我见。我执),对的!我见、我执,所以达不到无我的境界,岂能作到恒顺众生呢?天天说大乘,却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大自己的乘,一点也不肯奉献,有一点牺牲便自觉了不得,说什么大乘来着?
这里许多人只要一听到了冬天有打七,就拼命钻回来,因这个地方恒顺他呀!而平常一有事情就赶快溜掉,哈哈!这是学佛的吗?连作一个凡夫都不够格,其他又何足道哉?像现在大家共处一堂修准提法,便要生起这恒顺众生的情境,日后切实作到行到,并且“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既然有缘一起在这准提海会中精进,便应同心同德,共此普贤愿力与准提菩萨之大悲心,合于“六和敬”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地修去。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再来,“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识,比如这里的老师们各有专长,指导你们不同范畴的学科,让你们有所受用,这便是善知识,他们的行为也就是一种普贤行,别人能够利益我们,这种表现就等于一种普贤行的榜样,我们怎能不以自己所能去利益别人呢?多少年来我一直强调普贤愿行的重要,不学佛则罢,一学佛如果没有发起这个愿心,那一切免谈,自欺欺人而已。因此我连早课都要你们念诵薰习普贤行,平常做人处事也这么提醒。想想我们每天生活之所需,从小至老那一样不得靠别人,这都是别人在为我们示现普贤行啊!仔细反省反省吧!
再说,如果有人反对修学普贤行,那便是恶知识,不懂佛法。你们今天“佛法难闻今已闻,中国难生今已生,人身难得今已得,善知识难遇今已遇”,就该好好努力,祈求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常能与善知识共学,并使善知识常生欢喜心,这便是依法修行,这一偈讲祈愿,希望生生世世能遇善知识,并且对我常生欢喜心,我也对他生欢喜心,何以能做到呢?要自己真修普贤行。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家不对,出家绝对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做的是恒顺众生另一面的事,绝非遁世弃俗,一般众生是难解其中深义的。佛法不离世间,你结了婚,你的家眷就是众生,为什么还要惹他们烦恼呢?
恒顺众生至少有两道意义,第一:包括善巧方便的教育方法,如《维摩诘经》及其他经典上所说的:“先以欲钩牵,后令人佛智”;第二: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从众生身上培养成就的,没有众生,便没有佛菩萨的功德;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并且也根本成不了佛。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学佛要于一切法中绝不漏失一沙一渧修习福德智慧的机会,亦即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身口意三业任何小地方都要注意修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修持就在诸有中修,佛对众生说法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等归类。一切有道,代表一切生命,六道一切众生皆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学佛恒顺众生,需在一切世间法、六道诸趣中广修福德、智慧,由此成就。所以诸佛菩萨都化身再来六道诸有中,绝不逃避现实。现实虽是苦恼,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有众生才有佛,有烦恼才有菩提,有家所以你们才出家,如果没有家,则出家从何而出?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成就了,终要再回来度家人,不是又入家呢?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切定、一切慧、一切度众生的方便波罗蜜及解脱之道,皆在一切三有六道中修,自然能圆满功德,成就无上菩提。那么,为什么要修定慧呢?因为三有中容易散乱,故入世须有定力,因为众生界中无智愚痴充满迷惑,故和光同尘需具慧力。修行人能入世而超然物外,此非定慧莫办,并且经由定慧也才能大启方便之门,济度众生。赞美是方便,凶你骂你也是方便,有时不凶压不住你们,因此我凶。这个世界大家喜欢当好人,难道我不懂而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我一上来,你们就又卖力又诚敬地念诵;不上来,你们就有气无力的念,这样我如没有凶的方便,行吗?故骂呀、凶呀,捏拿得准也是一种方便波罗蜜呢!佛菩萨乘愿再来,他们的嘻笑怒骂皆是方便,种种正反面的教育法也是方便,而我们修行人一切方便波罗蜜也要在诸有中修,方能历练摸索出来。方便波罗蜜是十波罗蜜“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愿、力、智”中的第七波罗蜜。大彻大悟获得般若以后,不一定能够教人,还须入三有中,进修方便波罗蜜。“法门无量誓愿学”,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佛道、魔道皆要懂得。只要是在诸有中便须方便,而西方极乐世界则不须方便,因阿弥陀佛的净土方便波罗蜜已经成就了,上至阿弥陀佛下至树林、山河大地,都自自然然在念佛、念法、念僧,用不着再方便啦!
再讲“解脱”,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解脱?三有中是苦海,好受不好受?(同学答:不好受),因此要求解脱,而佛法的究竟在于解脱,不但自己解脱,一切众生也要解脱。在何处、何时解脱?就在烦恼中当下解脱。在出世法上佛法讲“解脱”,在世间法福德方面则讲“成就”,能解脱一切苦厄,便是成就不思议功德。
“定慧方便及解脱”是在恒顺众生中修的,说的恒顺众生,将就众生,其实还是将就自己。《大丈夫论》云:“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所以者何?若无乞者,檀波罗蜜则不满足,无上菩提则不可得。”由此以观,说是你在帮助众生,其实是众生在帮助你啊!你布施财物给乞丐,可以去除贪心,你还要向乞丐顶礼膜拜感激不尽呢!所以我常说的“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虽有前面所谈要转化别人反被别人转化的意思,也有现在这一层的意义。你看一句话,就如临济祖师讲禅宗“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
(恒顺众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听南师讲故事: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
“遥指海东新月上”,后世的禅宗,把祖师悟道的故事编集为指月录。佛在《楞严经》上说,一个人问月亮在那里?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说月亮在这里。但是你不要看指头,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头,不看月亮,是没有用的,指头不是月亮。佛说的法,不是这个指头;我们大家学佛学了半天,都抓到指头当月亮,都错了。不过这个故事,说明众生都是同样的心理。
另一个是道家吕纯阳的故事,也与指头有关。吕纯阳最后是由禅宗悟道,是黄龙禅师的弟子,所以吕纯阳也变成佛教的大护法。他就有一句话,“众生易度人难度”,他说的“众生”不是佛学这个众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众生容易度,人最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
有一天吕纯阳到南京,变成一个很可怜,苦恼的老头子,到一个专门卖拐𫚖的老太婆那里,天天去吃拐𫚖,吃了不给钱,吃了好几年,这个老太婆永远不问他要。他后来问这个老太太,为什么不要钱?我看你这个老头子没有钱啊!吕纯阳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只有你是个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说我不要成仙,我卖我的拐𫚖,很舒服。你要不要发财?我有一个法子传给你可以点铁成金。吕纯阳说着就在她那个铁锅上一点,铁锅就变成黄金了。老太婆说:嗯!蛮有道理,我还是不要。
吕纯阳心里想,这个人真好,世界上只有这个人是好人。最后又问:老太太,你究竟要什么呢?老太太说把你的指头给我就好了。吕纯阳只好摇摇头说,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
佛经上有一个指月的公案,叫我们看月亮,不要抓指头,可是一般学佛的人,也同吕纯阳碰到这位老太婆一样,专抓指头不看月亮。
佛说他所讲的一切经典如同指出月亮在哪里的标记,假如我们看见了月亮,知道了月亮在哪里,那么,这只指出月亮的手指就不需要了,因为指头不是月亮,在《楞严经》里,佛也说了八个字“以指指月,指非是月。”不要把指头当成月亮了,佛经只是指头,指出真理在哪里,不要把佛经所讲的道理抓住不放。在《金刚经》上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我所说的法,如过河的船,已经上了岸,不要把船背着走,“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一切如来种种的开示言说,就像指月的手指以及渡河的船一样,只是工具而已。
佛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我的说法像过河的船一样。筏就是木头捆起来过河用的木排,你既然过了河就上岸嘛!过了河还把船背起来走吗?没有这样笨的人。佛说:我的说法,都是方便,都是过河用的船,你既然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说法,如筏喻者,这是个比方。“法尚应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非法”,何况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后舍不干净,还是不能成道的,何况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这里佛讲得非常彻底。
整理自《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
-----------
我们文化里头一句名言,“丹头一到,点石成金”,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赞叹老师把我们文章改得好,就说老师真是丹头一到,点石成金,就是这个道理来的。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晓得的,说吕纯阳祖师要来度人,想教人成仙,但是很多年找不到一个人。所以有两句名言一一“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世界上茫茫四海人多得很,就是没有一个人成器。后来吕祖碰到一个卖拐𫚖的老太婆,就化身叫花子去白吃,这个老太婆也没有问他要钱,也没有讨厌他。吕纯阳看来看去,觉得这个老太婆是好心人,他就露了一手,把指头一点,丹头一到,把她的铁锅就变成金的了。这个老太婆看他指头一点锅子变黄金,也不动心,还卖她的拐𫚖。吕纯阳愈看这个人愈好,这种人到哪里找啊?非要传道给她不可。老太婆说学这个很麻烦,要练很久才能点铁成金,不如你把这根指头给我就好了!吕纯阳一听,真正是“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就走了。
《我说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