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怀瑾先生与宣化上人对妄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3/24/2016
念佛 妄想
...
网友提问:如何看待南怀瑾先生与宣化上人对妄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宣化上人在《佛遗教经浅释》中讲到:
那么这个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是怎么样有的?我们要知道,都是由我们的妄想所造出来的。所以说“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这念一动就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你若一念不生,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乃至于人的生、老、病、死,生、住、异、灭,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大的来说,往那个世界;小的来说,往那一个国,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再往小的来说,这个家也是妄想造成的;再往更小的来说,我们这一个身心也都是由妄想造成的。

我们的妄想纷飞,有无穷无尽那么多的妄想,好像尘沙一样。在虚空里头,你看,那个微尘和那个沙,不知有多少,我们这个妄想也是那样的,不知有多少。所以我们有一个善的妄想,就是补助天地间正气的不足;有恶的妄想,就帮助这个世界的恶业一天比一天的增加。你有善的妄想,善业就增加。你的妄想若是普普通通的,不善不恶,那么就造出平平常常的世界。乃至于你们看,今天我们大家聚会在这一个佛堂里头,有的讲讲这个,有的说说那个,你讲你的道理,我讲我的道理,这都是妄想所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聚会,是由我们往昔所打的妄想而造成的。好像这些人,每一个人又有每一个人的妄想。我告诉你们,你们这些人来,是因为我在往昔打这么个妄想,将来我出家修行,成立一个佛堂,这佛堂里又有张三、又有李四。张三呢,是五尺三寸半,李四或者是五尺四寸高;又有多少个女孩子在那个地方学佛法,多少个男孩子在那个地方研究佛法,又有多少个出家人,多少个在家人,多少个居士,老年人有多少,年轻的有多少……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你在往昔打这么个妄想,现在就现出这么一个境界来,在这儿共同研究佛法。

……所以这就是妄想所造成的世界。不论哪一个人,都是在往昔打妄想,因此今生现出一个什么面貌来,现出一个什么样子来,这都是打妄想打成的。

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证佛法》中讲到:

一般人打坐,都想除妄想,读通了佛经后,你就会哈哈大笑,不去除妄想,妄元无因嘛!你坐在那里打坐除妄想,你不是受罪吗?妄想本来是空的。比如,妄想来了,唉啊!妄想,我要去掉它,刚起这么一个念头,那个妄想早跑掉了,你还在这里赶妄想呢!妄想是无根的,所以金刚经告诉你: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明白告诉你,它是无根的,因为妄想本身,非因非果,还怕它什么妄想!你如果有本事,想它三天三夜,看看能不能不睡觉,专门妄想,如果做到了,我向你磕头。对!有人做得到,台大精神病院里头有人做到,但他们也不是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妄想。他们的妄想也是波动的,一波过了又换一波,妄想是这样跳动的。所以,你除什么妄想呢?

“于妄想中,立因缘性。”

妄想是因他而起,自己没有本因,因外相而引起。


宣化上人说打妄想会现出不同的境界,而南师则说妄想非因非果,不必刻意去除妄想,既然妄想非因,那么便不会造成果了,是这样吗?单是妄想就足以造成各种境界吗,而不是因为别的因?现在我们的每一个妄想都会在以后现出各种境界吗,那岂不是很麻烦?比如一人富贵,这是因为往昔他的妄想导致的结果呢还是他曾行布施的结果?应该如何看待妄想?


法嘉宗智 回答

宣公说的妄想,其实是广义的妄想,
这种妄想还有一个名字——无明。
从第二义,不是第一义哦,是从第二义来说,
第一念无明,是妄认有我;
第二念无明,是妄认四大假合为我;
第三念无明,四大假合之身所缘到的六尘境界为实有……
所以,
无明的生起就来自于妄想,我们妄想有一个我;
然后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我;
然后分别这个是我,那个不是我,进而分别高矮胖瘦,好坏美丑。
所以,这个世界,都是妄想出来的。这一点错都没有。
同样,也可以说,这个世界都是无明出来的。同样也对。

南公说的妄想,是狭义的妄想,其实是妄念。
我们的第六意识总在飞速运转,楞伽经上说,躁动如猿猴。
我们哪怕坐在这里一动不动,脑袋里是比奥运会还热闹的。
张家长,李家短,王二麻子不长眼……各种各样的翻腾。
我们管这个叫意识境界。也叫起心动念。
而比如现在我要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那我在念佛号的时候,中间跑出别的东西来了,
南无阿弥陀佛,白菜粉丝萝卜,南无阿弥陀佛,黄瓜土豆白馍,南无阿弥陀佛…..
显然,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连续连贯的六字佛号。而其中跑出来的这些杂七杂八,就是妄念。



宣公的妄念是相对于觉来说,或者说相对于明来说,有明有妄而对立;
南公说的妄念是相对于净念来说,我们当下做功夫里出来不需要的,有净有妄。

P.S.特别提一嘴,
很多人说,哎呀,我坐在这里老打妄念,怎么办?
在他看,但凡想点儿什么就叫打妄念。
其实,脑子有念是意识的动相,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是意识的静相。
动静都是相。脑里想和不想,和耳朵听到声音和没听到声音是一样的。所谓的没声音,其实我们依然在听,只不过听到了一个安静。如同盲人也在看,不过他只能看到黑。
从本质说是没差别的。
但是,但可是,可但是,恰恰,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追寻意识上的所谓的空灵,就是什么都不想,其实叫无想定,学无想定的果报,是今世开始愚笨,拿着笔写不出字,看见人叫不出名。来世做畜生,做猪,做狗,总之,什么畜生又傻又蠢就做什么……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怎么才能改善脑里 南无阿弥陀佛,白菜粉丝萝卜,南无阿弥陀佛,黄瓜土豆白馍,南无阿弥陀佛 这种状况呢
答:功夫成片,绵密。知道想到其他功夫之外的东西,回到功夫上来。久而久之的修习,一定会净念相继。
问:请问怎么样才能避免 无想定
答:推荐南公的《呼吸法门精要》。
问:最后一段,为什么呢?
答:就是为了强调下。打坐修行不是修无想定。
问:对你说得无想定,我有些个人的理解:人行住坐卧在不停地妄想,打坐就是要息妄想,我认为这就是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终极意义上说,众生都是无明的(包括菩萨),只有相对的越来越明直到达到佛的境界。之前我曾经有过一段失眠的经历,也试过一些办法。我感觉有效的办法都不外乎用把注意力从别的妄想上转移到一念上,比如数羊或是数息。然后某个刹那连这一念也放下了,自然就睡着了。
答:那是昏沉,不是无想定。哈哈。顿歇不是歇妄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