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怎么修?

@慧文 @还好有你 @求净土 @妙识
1.看哪些必要书籍???比如净土五经,印祖文钞等,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好的推荐??
2.念佛是总觉得不耐烦怎么办??????
3.应该用都摄六根的方法,还是一边念一边观想???
4.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2 赞
首先实名反对“内外中间”所说的往生净土很简单,愿意往生就必定往生。
一,
按照他提供的经典《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原文如下: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67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选择性忽视掉自己不想正视的内容,和堵着自己耳朵偷人家的铃有啥区别?!
二,
原文中还有两段,可能是所有认为净土只要想去就能去的源头: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67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这里有两个概念。会被误读,认为只要信解,只要发愿,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1,信解
真的自己觉得信解了就达到佛说的信解了么?
很简单一个例子,这部经里也说了极乐世界有鸟,同时也说了没有三恶道。而且极乐世界的各种鸟是无量寿佛变化所作。
那么问题来了,娑婆世界有鸟没?那娑婆世界的鸟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变化所作?
如果不是,那么释迦佛和无量寿佛的正报都庄严,为什么他们的依报一个庄严一个不庄严?
如果是,那么娑婆世界是不是也是极乐世界?那为什么不发愿往生娑婆净土?
到底是土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讲明白,能算信解30%。说不明白,白搭。
2,发愿
很多人觉得我想如何就叫发愿。
发愿其实逃不开两部经典——《普贤菩萨行愿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看出问题了吧?到了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个级别,才叫发愿行愿。
凡夫那叫打妄想。不能说自己打妄想叫发愿。对不对?
三,
还有一段,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常游诸佛清净国土。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67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生在那边的一切有情,都不退转。
问题来了,这个不退转到底是果,还是因?
难道不是前面一系列证得不退转的因,才有这个不退转的果么?
曾经有人说,这是乘佛愿力。
那么问题又来了,
佛的愿是佛的果,佛的果能不能做我们的因?!
地藏经里怎么说的来着?!
这是颠倒因果,彻底违背佛知佛见。
回到问题本身……
1.看哪些必要书籍???比如净土五经,印祖文钞等,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好的推荐??
五经一论必看,印祖文钞必看,可以捎带着看看藕益大师年谱。
另外,于我们的经验,憨山大师费闲歌是基本功,一万遍是起步价。
没念过一万遍费闲歌的自己出了问题修错了都意识不到……
其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核心。
即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
起步价三万遍。
一切违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都是瞎扯淡。
没有三万遍的基本功,念佛不可能念对。
这话我就说得这么绝,不服憋着,放胆叫板包死得惨。
2.念佛是总觉得不耐烦怎么办??????
念佛不是乐子,学佛修行本身也不是一件很愉快和欢乐的事情。
不耐烦去看电视,去吃烤串,去spa捏脚三温暖。
修行是和自己的轮回做斗争,和无明对着干。没轮回够,世间乐子没玩儿尽兴,是没理由发奋回家的。
我从来不主张哄着修行,谁都不是为别人修行。
你看健身房里那帮嗷嗷叫的撸铁肌肉男,他们会觉得无聊么?
对着镜子得瑟的时候那种快乐除了他自己谁也不懂。
同一个道理,能解脱轮回苦,永证涅槃乐的法喜别人也没法和你分享……
3.应该用都摄六根的方法,还是一边念一边观想???
难道观想不是督摄六根的六根之一么?
难道督摄六根和一边念一边观想矛盾么?!
还是那句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起步价,三万!
4.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
找不到善知识是过去的果,是自己善业不够的果,是自己资粮匮乏的果,
而不能是未来将就凑合因陋就简的因。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智者解决问题,永远从因上下手。
因为你善业不够,因为你资粮不足,因为你不希求解脱,因为你不渴慕涅槃,因为你真实的想法不是那么如你所说的一般那么想去极乐世界……
解决办法很简单:
先去三皈五戒,好好学戒,修十善业。
忏悔自己往昔的过错,多修布施,尤其多修法布施。
一个简单的道理能给别人讲明白,就给自己挣来一点点智慧的资粮……
自己的因缘具足了,不用你去找善知识,善知识会来找你!
回到憨山大师费闲歌中一句话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炼也徒然。
明师是修行的关键,得遇明师,尚且不敢保证正道修行,
何况自己闷头瞎练……
网友上传配图

其实很简单,三万遍念佛圆通章读完了再来留言呀,学佛路上聪明人死了多少。我就是死心眼的,当年盲目修行的时候,有的说修净土,有的说读金刚经,有的说念咒语,我觉得只有读地藏经才能提现虔诚之心,因为长啊,结果歪打正着,生活和修行障碍少了好多。
法嘉师兄,感恩您,这篇开示的价值有多少,我清楚的。
对啦,您留个言嘛,骂我或者鼓励我随便。。。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啥是专心信受?这要求不低啊。这和一心不乱没区别。对不对?佛说的要求不低,没打妄语,我理解的标准也挺高,没有偏差。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佛说的原话。来自于无量寿经上的一大段偈子。偈子开头说的明白,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佛说这段话不是给人听的,是给一群十方正士听的。啥叫正士?参见八正道。八正道最后一个正定。得正定就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位。佛和一群八地菩萨说你们可以想往去净土就去。人家真的有资格去。佛这段儿讲法压根就不是说一般凡夫的。对不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句话特别吊诡,根本禁不住细抠。一,啥是正法?佛自己说,四十九年未说一法。正法尤不可说。所以大前提,依然,见道位的修行者,证得般若无上智的修行者,才能“于此正法”。另外,“书写”前面有两个字——“听受”。翻译过来,听到,做到。听是听闻,受是受持。敢问,谁能做到这部经里佛所说?!所以,一个见道的修行者,“听受书写”,否则就不可能“于此正法”。对不对?只不过伏笔太深。没有教理知识,真心读不出来。若人于此正法,能听受书写一四句偈者,是人当生过九十五千俱胝佛刹已,得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寿命八万四千劫。


忆念,这是念佛圆通章里说的香光庄严,子母光明会。和您坦白了吧,这句话的背后的级别,依然是见道位行者,不退转菩萨。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里少不得讲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止于此,师兄所理我皆知晓,无需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