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六祖彻底否定了“带业往生” 西方净土固定化实体化的倾向 天堂地狱是心性善恶象征性说法非实有?

7/22/2017
往生
...
网友提问:你如何理解六祖彻底否定了“带业往生” 西方净土固定化实体化的倾向 天堂地狱是心性善恶象征性说法非实有?

1.净土观念的产生,本是为了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的距离,从而说明解脱成佛的必要性,而随着净土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方净土的日益普及,便有将之固定化、实体化的倾向,如此则容易对之产生执着,或执一方而排斥他方,或执一门而排斥他门,或以往生为究竟,不知成佛为根本;或心乐他处,不知成就此土。为纠正此偏失,东西贤圣相继现身说法,尤其是维摩大士和惠能大师,示唯心净土和身中净土的妙义,使净土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

2.《维摩经·佛国品》开门见山,指出佛土不过是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手段: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这段经文十分清楚,菩萨为了化度众生、饶益众生而取佛土,佛土的类别也根于众生的类别,众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菩萨便取什么样的佛土,因而佛土是菩萨度脱众生的资粮,依据众生的不同需要而方便安立,有多少种类的众生便有多少种类的佛土,并无固定的方所和数目。

3.经中还指出,“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点出了唯心净土的关键,一是欲生净土,须先净其心,净心是修行成佛的前提,二是诸佛国土,染净随心,人心染净,决定了佛土的染净,是以成佛要靠自己,自力才能往生,自力才能成佛。境由心转,佛土亦然,心有分别,此土便是秽恶充满,“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是以修净土不如修净心,修净心便是修净土,净土只在自心,不在于外。

4.六祖对净土的开示主要见于《坛经》释功德净土第二:


(韦琚)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5.六祖彻底否定了“带业往生”之说,以为“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心若不善,只是口念佛号毫无意义,根本不可能往生净土。心存恶念,佛是不可能前来迎请的。这一说法意义十分重大,对于澄清现在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至关重要,西方净土的门票也不能卖得太贱,净土之门,不可能为所有人打开,特别是那些罪大恶极之人。


法嘉宗智 回答

那年上大学,夏天特别热。

和一个同学说,咱俩一起描述《泰坦尼克号》里泡在冰海里的感觉吧,说不定会凉快点儿……

没五分钟,我和他说,


打住!越听越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