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的东西也是犯了佛家的“贪”了吗?
11/2/2015
地藏经

越来越无法理顺“空”与“美”的关系,瑜伽修行说“真我”是高于“激情”这个层次的,对于我这一个凡尘的人什么样的心态您才认为是好的呢?求大师过来人指点一二,感激不尽。小弟才二十岁,大学生,非常迷茫,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法嘉宗智 回答
一,客观的看贪
我们先给贪下个定义,一个很不严谨的定义,大致是想得到而且得不到会痛苦的,叫贪。
那么,喝水吃饭算不算,吃饭拉屎算不算,喘气睡觉算不算?反正我们都会做这些,而且不做真的会很不爽。那么如果广义的来讲。这都是贪。贪舒服,贪自在,贪生存……
二,人类的贪
我们所有人说贪,大抵是对于超乎自己认为自己能拥有的范畴的执着。家里有30双鞋了,还想买,有些人觉得是贪,有些人觉得还不够。完全凭自己的主观。
三,佛说的贪
一念无明有了轮回,无明就是贪嗔痴,轮回就是业报和依报。这都是太学术的词儿。翻译成大白话,大抵是因为我们还有贪嗔痴的欲望,还不够智慧,还在追求错误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必须还得一辈子一辈子不停往复地在世间轮回,而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个世界,也都是由我们自己感现出来的。
举个例子,某人这辈子是人,因为这辈子所做的事情,所得的果报,下辈子做了狗了。虽然还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和人相比,狗是色盲,狗的听觉和嗅觉比人强,狗的味觉极弱。那么,狗所感知的世界和人所感知的世界是不相同的。人有人的世界,狗有狗的世界。都是因为各自的贪嗔痴而各得其所。
所以,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任何轮回里的有情众生,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嗔痴而导致我们不得不轮回的,都是因为贪嗔痴而导致把世界理解成这样的。如同刚才说的,狗和人的贪嗔痴不同,所以各自对于世界的理解不同。
地藏经里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翻译过来通俗说,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不管什么念,都是罪业,都是无明,都是贪嗔痴。
回到题主的问题,不管追不追求美好的东西,佛家认为,无时无刻不在贪。
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那样去做。
不管东西有多美好,有了还不错,没有也挺好。这才是自在。
我们先给贪下个定义,一个很不严谨的定义,大致是想得到而且得不到会痛苦的,叫贪。
那么,喝水吃饭算不算,吃饭拉屎算不算,喘气睡觉算不算?反正我们都会做这些,而且不做真的会很不爽。那么如果广义的来讲。这都是贪。贪舒服,贪自在,贪生存……
二,人类的贪
我们所有人说贪,大抵是对于超乎自己认为自己能拥有的范畴的执着。家里有30双鞋了,还想买,有些人觉得是贪,有些人觉得还不够。完全凭自己的主观。
三,佛说的贪
一念无明有了轮回,无明就是贪嗔痴,轮回就是业报和依报。这都是太学术的词儿。翻译成大白话,大抵是因为我们还有贪嗔痴的欲望,还不够智慧,还在追求错误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必须还得一辈子一辈子不停往复地在世间轮回,而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个世界,也都是由我们自己感现出来的。
举个例子,某人这辈子是人,因为这辈子所做的事情,所得的果报,下辈子做了狗了。虽然还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和人相比,狗是色盲,狗的听觉和嗅觉比人强,狗的味觉极弱。那么,狗所感知的世界和人所感知的世界是不相同的。人有人的世界,狗有狗的世界。都是因为各自的贪嗔痴而各得其所。
所以,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任何轮回里的有情众生,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嗔痴而导致我们不得不轮回的,都是因为贪嗔痴而导致把世界理解成这样的。如同刚才说的,狗和人的贪嗔痴不同,所以各自对于世界的理解不同。
地藏经里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翻译过来通俗说,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不管什么念,都是罪业,都是无明,都是贪嗔痴。
回到题主的问题,不管追不追求美好的东西,佛家认为,无时无刻不在贪。
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那样去做。
不管东西有多美好,有了还不错,没有也挺好。这才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