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过去七佛以及二十五佛全部出身于婆罗门或刹帝利种姓这个现象?

4/16/2018
资粮 金刚经
...
网友提问:如何看待过去七佛以及二十五佛全部出身于婆罗门或刹帝利种姓这个现象?

长阿含经1经大本经以及南传长部经典14经譬喻大经里都提到了释迦牟尼出世之前的数劫中,有六位佛分别出世,这六位连同释迦牟尼都分别出身于婆罗门种姓或者刹帝利种姓。

在南传小部经典的佛种姓经里,进一步阐述了释迦牟尼之前数劫当中的二十四位佛(含上面说的六位),也分别出身于婆罗门种姓或者刹帝利种姓。


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这二十四位(连同释迦牟尼就是二十五位)佛陀,全部出于婆罗门or刹帝利?而不见吠舍or首陀罗,乃至旃陀罗(贱民)出身?这是巧合?还是暗合了某种规律,就如长阿含/长部介绍的诸佛常法那样,菩萨投胎一定会投身于高种姓家庭出身?

2、自其中记载的最早的那位(四阿僧祗及十万劫之昔)燃灯佛开始算,距今已经数次世界成住坏空,为什么种姓制度会在如此“坚住”?能够在过去诸佛出生之前就存在,乃至正法隐没的时候也能存在(比如现在)?


法嘉宗智 回答

一,

佛两足尊,不是两只脚丫子尊。而是两种资粮具足尊贵。

两种资粮,就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

福德资粮丰饶,在种性社会里,托生在高级种性中。


知乎上前一段儿有个孩子整天纠结于专修,就业,孝顺,资粮的问题。

我说他很多次,先去挣钱,能安身立命,再谈修行。

想修行,想成就,你可以生来不咋有钱,但是绝对不能没钱。

达摩老祖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没钱就一定有各种麻烦和问题,就做不到外息诸缘,总要应付各种各样缺钱导致的外缘的问题,

然后就不可能内心无喘。境界来了,谁不攀缘,谁不起心动念?

那就做不到心如墙壁,故而不可能入道。


所以《瑜伽师地论》里对于福德资粮上来的定义是资财丰饶随顺资具。

很多人读到这儿一晃就过去了,其实,没钱,真没戏!


带着资粮来的人即身成佛的人,你让他生在社会底层?没意义啊!

有人说六祖,六祖出身不咋样,但是成道之后呢?一句金刚经悟了之后当下就有人给他金子,够他安养老娘。再后来有人半夜来杀他的时候六祖给了他什么?谁还记得?


佛法从来不以有钱为耻,相反太穷酸了让众生一看就嗤之以鼻的,你怎么度众生?!


二,

阶级永远存在。只要有人就有分别妄想执着,有分别和执着就不可能不存在阶级。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分九品往生。这不是阶级差别又是啥?!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所以很多大明星学佛,真的可以心无他用,不必忙于生计,游荡在生存边缘,有福报真好
答:有条件学佛,和学的那玩意儿是佛,是两码事儿。我说你没学佛,你肯定觉得冤枉。但是如果照着佛经一条条来比对你,打死也不冤。就这道理。有钱能吃饭,你拦不住他吃屎。
问:可是应该怎么做呢?您只是一直在批评我
答:我六千多答题你认真看过几个?
问:看是看过不少,但能不能理解就另说了,大概就是入门需要三皈五戒十善业,然后就是念佛方法求生净土相关的了,根性差,觉得不适合禅宗,现在想持五戒,加上正确地念佛方法,暂时能领悟的就这么多了
答:我上次问你三皈五戒了么?你说机缘不到。今天你问我应该怎么做。我也这四个字,机缘不到。
问:别扯歪了! 学佛跟有钱没钱毫无关系! 有钱只是跟福报相关, 是否想要学佛以及对于学佛的理解和动力是跟慧业有关的问题。至于很多人觉得自己条件很差,不能学佛或者不能安心学佛,那其实是福报慧业都不足的问题! 看看古代学佛人物故事(包括禅宗与非禅宗的),里面是富人穷人都有!

谁说学佛必须得有钱呢?
答:弥勒菩萨说的。
问:是否意味着,资粮不足时资粮为重,学佛可次之?
答:为什么攒资粮不是学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