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生起对大乘佛教的信心?

10/10/2017
资粮
...
网友提问:怎样生起对大乘佛教的信心?

我最早接触到的是大乘佛教,从楞严楞伽诸多经典一部一部过来,心里有些感觉只觉得好,但算不上重视。

后来经历了些挫折,在网上无意间找到了一段开示,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开示,那段开示的开头附着顶果钦哲法王的照片,我还没有看开示的文字,只是看那张照片就有一种感动,当然那是时节因缘,现在也并不会有当时那么强烈的感受了。

从那以后开始接触藏传佛教,当然我只是个学生,没机会接触上师,只能自己在网上找资源学习,接触到密续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学习的也主要是显宗的观点,并开始重视对论的学习,这其中最喜欢也最重视的当属中论了。一直听说大圆满大手印是很厉害的,所以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后来学习遇到瓶颈,因为自己虽然看了很多,对实修却一直不好下手。汉传不重视次第,修起来没安全感,藏传虽然有许多前行的法门,却又很复杂,作为一个学生实在没有太多精力用在这样冗长的修行中,所以无意间关注了南传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

我不会称上座部为小乘,在接触上座部的过程也确实切身体会到生活和修行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其中最喜欢阿姜查尊者的开示,确实很有智慧。

我简单谈下我对这三个佛教系统的看法。我得说,大乘佛教里有很多玄谈的部分,这是中国人的特点,即使不论及那些被民间鬼神信仰污染的部分,大乘佛法也太多的讨论法性法相这些过于抽象的概念,不记得佛陀在哪部经中说过,我弟子但求离苦解脱,不戏论诸法相,然而大乘中却多谈及法相,使佛法不免陷于玄谈。大乘从马鸣起,后由龙树发扬,龙树的中论可以说是对当时小乘人不能完全理解世尊的本怀,故而深刻地揭示空义,而后无着等人又因佛弟子不能树立空性正见,往往堕于顽空,而开启了唯识学派。后世的大乘人却多说空说有,妄加戏论。佛法本很简单,却搞得越来越复杂。

然而,适应于不同根基,大乘却有其方便教化。从义理的深刻上也却乎是胜于上座部佛教的。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在大乘上又有发扬,可以说是广开方便门了,因为方便多了,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俗的东西乃至一些腐败的东西不免出现。藏传的显宗思想是有其突破性的,中观应成派可是说很了义了。当然藏传佛教中空有之争也是不少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利美运动和不分派运动等看出,在真正的大成就者眼中世尊的教法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适应不同的根基,为了对治不同的我执而开发出空有的种种不同观点。

争议最多的要属藏传佛教中的密宗,藏密中有很多鬼神护法,还有双修之事,这都是离正统眼中世尊的教法相去甚远的,有人圆话说藏密中的双修其实是止观双运,空乐双运,然而这只是从理上,事上的男女双修也是确有其事的,这是宗萨钦哲仁波切亲口说的。

从伦理上,这样的事我是无法接受的,我绝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去和别人搞双修之事,但大乘经典中也却有以欲离欲的方便。更何况如中国的黄帝是在素女传授了房中术才得道的呢。

而鬼神作为护法这事也并不稀奇,这是我可以接受的,我家在东北,当地有很多出马仙,我家里也有保家仙,所以对于鬼神之事我也有很大的宽容度。

上座部佛教可以说比较原始,它最优势的一点在于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这在我后来的实修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就义理上而言,上座部谈的确实算不上深刻,然而佛法本就是实修的佛法,佛陀时代的弟子都是以修行为主的,如最早的十四无记佛陀不答因为障碍修行,但在大乘经中可以说从各个侧面谈及了这些问题,这不免使后世学佛弟子重于义理而忽视修行。

以上是我对三大派系的一些看法,我来知乎参与佛教这个话题不过4天,也已经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佛说一法即是一切法,一法亦非一切法,世间一切无不出于法界。本来都是同一源流,却互起争执,争执也没什么,但恶意相加实在有失佛陀教诲。

所以我在此提出这个问题就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点都拿出来,充分讨论,无论谁对谁错,也给那些有志于学佛的人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而终不悔,对自己的道路生起足够的信心。


法嘉宗智 回答

声闻乘修到阿那含,

大乘修到阿鞞跋致,

金刚乘修到本尊相应,

再来发表看法一点儿不迟……

或者更露骨地说,当下的状态还真不大有资格对某一乘发表感言……


0到9十个数字没认全就来发表对数学科学的看法,固然后生可畏,同时也是无知者无畏。


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瑜伽师地论》

修行就像把车开到西藏,首先得有辆车,得有油,得有盘缠。

随顺资具丰饶财宝——明白修行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佛是解决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没钱这个问题。

遇真福田为善知识——明白修行到底要修什么,修行要怎么修,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修行保驾护航。

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有实实在在的条件修行,以及有足够猛厉的力道来修行。


自己资粮够么?够上路条件么?够得上起步价么?

如果不够,先去攒资粮……

大乘还是上座部的事儿离你太远……先完成一个小目标……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如你所说达到那样的果位,怎么还会有对各乘的看法,法华经说三乘是一乘,正因为我是凡夫才有资格谈这个问题,若我真达到那样的果位还抱着分别心谈这种问题那才可笑。当然也不排除菩萨慈悲,座下谈论这些问题。我并不在意哪一乘,我只是觉得知乎的氛围很不好,争论的人很多,现在末法,信佛者本就少,佛教内部还这样互相诋毁实在痛心,大家各执己见却不知同一源流拿不出合作的态度,若有争执,但能抉择正法自然是好事,但我看到的更多是大家恶意相加。
答:我说的这三个点境界离得法华境界还很远。发表对物理学的看法不用得诺贝尔奖,但是起码得有个硕士文凭……
问:凡夫,就是反复,阿鞞跋致太难太难,唯加猛历
答: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