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经有什么要注意的?
3/11/2016
心经
地藏经
诵经

最近天天念几品《地藏经》,也不知道有哪些讲究,今天看到有人说要在念前请菩萨护持,念后回向众生,这些我这几天都没有做,真是惭愧。
故此想问各位先学,念颂经典时有什么该注意的?没有功底先别念《心经》是真的吗?那该如何培养锻炼功底呢?
也有人说,心怀敬意和慈悲就好,不要在意别的细枝末节。我认为敬意和慈悲总没错,但规矩仪轨也有存在的道理,能做的更好,为什么不呢?
望各位赐教!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1、如果是受戒的居士,诵经要穿海青搭缦衣。如果仅仅是皈依的居士,穿海青。如果没有皈依受戒,也尽量保证衣冠整洁。
2、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诵经的时候前面放一尊佛像,当然如果再焚一炷香就更好了。
3、诵经之前,礼佛三拜。诚心祈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一般的佛经前面的祈请、开经偈、后面的回向、真言都有。按照经文正本念就好。到回向文结束。不同的经典大致都是这样,或有个别也没所谓。自己加上。
5、诵经之前先洗手,有些密宗按照传承要求会用香粉擦手,当然随喜赞叹。当然我们学习人家的好传统和好习惯更是值得深深随喜的。
5、双手从书柜或者佛龛上取下经书,举过头顶,用前额的上方顶礼表示恭敬。然后心中可以默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6、诵经时不图快,诵经是闻思的过程,听佛怎么说,想明白佛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日后按照佛说的做。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的祂的成就方法。所以有些人把诵经变成了比贯口。谁快谁厉害。那只能说舌头厉害,谈不上修为厉害。
7、诵经之前最好处理好一切事情,然后关了手机不受外扰。踏踏实实地专心来做。诵经是学智慧。我们对智慧负责,智慧就对我们负责。其实归根结底,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8、对于初学,有时一次诵不完整本经,但还是建议尽量保证一次性读完。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花几千块听音乐不买一张CD?因为情绪连贯,因为思路不断,因为从始至终都是高度的集中和完整。对于初学,可以旁边放一杯水。实在口干舌燥的时候喝口水。我们喝水是为了继续高质量的诵经。这个发心和缘起就该随喜赞叹。而考量诵经时候喝水不恭敬,这是以偏概全。
9、诵经完后,合起经卷,依然如同前面,高举顶礼。放回原处。
10、诵经不是打开看看佛经里说了什么,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有个人读了三千遍《法华经》依然没开悟,然后找到六祖惠能,六祖一句话让他开悟了。而后他说,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其实如果没有三千部的功夫,六祖的一句话也没用。所以,发愿诵读一部经典。就一直诵读下去。久而久之,才能明白其中的智慧和含义。
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们的水平而能做到的恭敬,就是最好的态度。诵经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知道越恭敬、越真诚、越踏实地诵经越能让自己得到利益好处,自然做出来的就都是最好的结果。
2、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诵经的时候前面放一尊佛像,当然如果再焚一炷香就更好了。
3、诵经之前,礼佛三拜。诚心祈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一般的佛经前面的祈请、开经偈、后面的回向、真言都有。按照经文正本念就好。到回向文结束。不同的经典大致都是这样,或有个别也没所谓。自己加上。
5、诵经之前先洗手,有些密宗按照传承要求会用香粉擦手,当然随喜赞叹。当然我们学习人家的好传统和好习惯更是值得深深随喜的。
5、双手从书柜或者佛龛上取下经书,举过头顶,用前额的上方顶礼表示恭敬。然后心中可以默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6、诵经时不图快,诵经是闻思的过程,听佛怎么说,想明白佛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日后按照佛说的做。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的祂的成就方法。所以有些人把诵经变成了比贯口。谁快谁厉害。那只能说舌头厉害,谈不上修为厉害。
7、诵经之前最好处理好一切事情,然后关了手机不受外扰。踏踏实实地专心来做。诵经是学智慧。我们对智慧负责,智慧就对我们负责。其实归根结底,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8、对于初学,有时一次诵不完整本经,但还是建议尽量保证一次性读完。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花几千块听音乐不买一张CD?因为情绪连贯,因为思路不断,因为从始至终都是高度的集中和完整。对于初学,可以旁边放一杯水。实在口干舌燥的时候喝口水。我们喝水是为了继续高质量的诵经。这个发心和缘起就该随喜赞叹。而考量诵经时候喝水不恭敬,这是以偏概全。
9、诵经完后,合起经卷,依然如同前面,高举顶礼。放回原处。
10、诵经不是打开看看佛经里说了什么,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有个人读了三千遍《法华经》依然没开悟,然后找到六祖惠能,六祖一句话让他开悟了。而后他说,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其实如果没有三千部的功夫,六祖的一句话也没用。所以,发愿诵读一部经典。就一直诵读下去。久而久之,才能明白其中的智慧和含义。
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们的水平而能做到的恭敬,就是最好的态度。诵经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知道越恭敬、越真诚、越踏实地诵经越能让自己得到利益好处,自然做出来的就都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