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总是忘记。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5/29/2018
心经
...
网友提问: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总是忘记。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从几年前开始学习佛经。第一部学的是心经,念诵和听至今也不下几百遍了,可是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开始,后面的怎么都记不住,记不住顺序,也记不住文字。就算是照着念,读到这也感觉像是过了一个坎,翻了一篇一样。并且到这总是会被其它人事打断,就算不被打断也会莫名的就走神,如果是晚上,就会睡着。但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呵”这最后一句又是记得的。

这是为什么?求解。

并且想知道其中的因果及改变方法。我固然想把《心经》背下来,但是不想只是为了背而背。


法嘉宗智 回答



我虚心请教各位学戒持戒经验的大德、居士、善男子、善女人们。


红方框里这句话,如果这位大德不能把百字明倒着背下来,

算妄语还是算绮语……



既然今天当贱人了,我就索性贱到底。

会背一个咒子,和阿赖耶识刻痕很深有什么关系?

一,这是阿赖耶识的事儿么?

二,就算有,阿赖耶识有刻痕么?

三,再就算有,阿赖耶识里一个咒子刻痕很深这事儿有啥可牛逼的么?


那么,提问,

红方框里这句话,是算绮语,算妄语?

如果算妄语,在没证得所谓的阿赖耶识之前,算不算未证言证,未得言得?


如果这句话是自己修来的,说出这句话的水平对应着八地开外的摩诃萨。

那我能不能理解为这位大德已然阿鞞跋致了……




东西可以随便吃,话不能乱说……

知乎上有个王八蛋叫法嘉宗智,会揪住任何一个小问题无下限地犯贱的……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就你爱秀!他应该会闻过则喜
答:但愿吧……是不确定……啊,唉哦……啊,爱哦咦……我忐忑……
问:一位大德说过“每个人嘴里的自欺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令人胆寒的大问题。
答:诚其意者,后面啥来着?
问:任何成语俗语都有原义和引申义之分 拿“倒背如流”的原义来苛责他人 无异于“倒果为因”。

倒背如流 词典解释为: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该词用法重点在“形容”两字后面的意思 而不是原义。所以别人用的没有问题

举个例子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请问古今中外谁真正做到了?是否用这两个词的人都是妄语绮语? 再比如囊萤映雪 用来形容刻苦精进的 是不是现代人已经不能用了?

如果非得按照原义一板一眼地比对 那最好是别用成语了 因为大部分情况都是“妄语绮语”
答:一,您确定这句倒果为因这个词儿用对了么?
二,我是请教,不是苛责。
三,成语大家用的多,不代表不是绮语啊。不能以普遍存在就认为绝对正确。您说对不对?
问:行 我服了 佛门戒律 不准用成语 否则犯妄语绮语戒
答:绮语是戒么……咬文嚼字缜密推理我欢迎。但是低劣的归谬法不招人待见。你看哪个老和尚张嘴闭月羞花闭嘴沉鱼落雁的?
有些成语是带走绮语色彩的。有些不带。所以。不要无端的把部分问题扩大成整体的。谢谢
问:不是有些 是大部分有典故 原义和引申义有出入的成语都不行 一个倒背如流本来就只是形容背得很熟罢了 您却非得扣字眼 要求别人倒着背 否则就是吹牛就是妄语 妄语可是犯戒啊
答:我说的明白,我不懂,我请教。对不对?
问:您的意思很明白 如果他不能倒背 是算妄语还是绮语 您请教的也只是这个二选一罢了 当然还有他能不能倒背 不过正常人是不太可能倒背的 除非为了装B
答:如果不能倒背,算绮语,有问题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