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不浅的邪师果报会是如何?不小心供养邪师是否有罪过?

5/6/2016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半月复习 随缘
...
网友提问:害人不浅的邪师果报会是如何?不小心供养邪师是否有罪过?
本人曾今被一邪师深深伤害,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现在心情非常无奈和不甘,想要报复,但知道这样做不是正确的做法,想要声讨,可一不小心会牵扯至自己的名声和利益,总之这段故事就是我妥妥的黑历史。求各位师兄开导开导我,我现在真的…… 谢谢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2 赞

我知道这个问题是谁问的,长话短说。

1、学佛第一课,是深信因果。所谓深信因果,相信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牵引导致的果报现前。这辈子他害你,因为你害过他。这辈子他混蛋,因为往昔你也不是善茬儿。因不虚弃,果无浪得。一个巴掌拍不响,无风不起浪。为什么他没害到别人而是你?看似偶然么?如果偶然的结果是唯一的而且已经既成事实,那不是必然又是什么。

2、这是你们之间的因缘果报,知道是因缘果报。到此为止。放下就好。这才是随缘。否则还是攀缘,攀一个他伤害了你的缘分。为什么不去看看你曾经伤害人家的缘?!学佛是要你学放下,而不是学你有什么理由可以去报复。

3、再精读达摩四行观。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你是在偿债。他在报冤,你只有放下,才不会继续节外生枝。断舍离这三个字儿,您能用上哪个都好。

4、他的果报由他去,你们这辈子的果报到此为止。打个比方,我们都是开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因为往昔的因缘,你超过我,我超过你,他占道,你抢线。现在你俩发生刮蹭了。你要解决的是刮蹭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继续开你的车去你该去的地方。而用不着担心过了收费站他去哪儿。倒是更该明白和担心自己该去哪儿。说更通俗,他去哪儿和你有关系么?你想跟着一起去?!

5、你想去好地方,就要学会放下贪嗔痴。因为他贪嗔痴所以显然去不到好地方。但是如果你因此觉得解恨和满足,无疑你又落入了一个新的贪嗔痴。金庸小说里丐帮分两派,净衣派和污衣派,因为穿上一件干净衣服就不是臭要饭的了?!因为受了伤害而去报复就不是贪嗔痴?!

6、四十二章经里佛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意思是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但是从来没说供养恶人有恶果恶报。从供养的功德来讲,比较低效,但不代表无效,更不代表负数……
其实道理和前面的一样。放下才是唯一的出路和解脱。

7、随缘,就是随顺因缘的变化和果报的现前,无论因缘如何,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不狂躁,不嗔恨,不兴奋,不失控……而是始终都知道这是因缘果报现前,而非人的情欲所为。

你不能用错误的道路来验证道路的错误,
他让你受益——那是他有本事;
他让你受害——因为你没本事……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嗯……谢谢您
答:烦恼不见少,学佛没学好。检查自己学佛的指标,就是看烦恼少不少。修行不是一件事儿,修行是每一件事儿……
问:嗯。
答:真希望您能放下。由衷希望您可以从这个问题的泥犁中解脱出来。其实是很幸运的。这是小角色的魔,他一眼就让您看出了不对头。他并没有断您的慧命以及破您的知见。就怕有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所谓的大德,潜移默化地破了您的知见断了慧命,修了一辈子的相似法而不能解脱,那才是最惨的。在修行事故中,您这个是最低级的了。太微不足道的刮蹭了。真被撞断了大梁,连听闻佛法的资格都被糟蹋了……那才可惜……
问:我会想明白的,谢谢您
答:客气。有啥问题随时找我。我一直在。
问:善于分辨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
答:真能安住第一义。就不麻烦了。
问:无所谓麻烦不麻烦,心再烦乱的众生,法性也未改,心定如虚空的佛陀,法性非恒常。

若真法性常,众生则不必求道,苦者永苦,乐者永乐。
若法性断,一切灭尽,何用修道?
认得一切相空,念念变化流动,哪里有第一第二。
佛出世也如此,佛涅槃也如此。
答:如是如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