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022
精进力
苦和不如意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法嘉宗智回答了
匿名網友 的問題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
师父,我在今天的修行心得中提到了自己带着情绪上座的问题。
想请教您:
①您说过,修行的唯一动力只能是“苦”。
您也说过,“苦”是朴素的、客观的,不带任何情绪的东西。(大意如此)
但我在具体的生活中,一旦将“苦”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时,很难不起情绪——因感到自己各种苦而起的厌倦之情;因看到他人苦而起的悲悯之情;因想到三恶道苦而起的恐惧之情……
我修行的动力似乎总是这些主观的感受和情绪。
想请教您,这是否于您教我的理念有所走偏?接下来我又该如何调整呢?
②修法上座时,是否应该关心“质量高低”的问题呢?质量的高低,又是否有一个标准或准则呢?
感恩师父!
顶礼
师父,我在今天的修行心得中提到了自己带着情绪上座的问题。
想请教您:
①您说过,修行的唯一动力只能是“苦”。
您也说过,“苦”是朴素的、客观的,不带任何情绪的东西。(大意如此)
但我在具体的生活中,一旦将“苦”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时,很难不起情绪——因感到自己各种苦而起的厌倦之情;因看到他人苦而起的悲悯之情;因想到三恶道苦而起的恐惧之情……
我修行的动力似乎总是这些主观的感受和情绪。
想请教您,这是否于您教我的理念有所走偏?接下来我又该如何调整呢?
②修法上座时,是否应该关心“质量高低”的问题呢?质量的高低,又是否有一个标准或准则呢?
感恩师父!
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