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信佛热心帮住持办事被说没办好我很生气?

真心的感谢所有回答问题的朋友,你们的每一条回答我都认真看过不止一遍,虽然很多现在看不懂,但我都已收藏并开始学习。至于派别之争,各位都是佛的子弟,各自跟随内心的方向就好。
因为有你们的回答,我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无论他人的本意到底如何(其实我真不知道),我都不该生这么大气,更不该猜度他人意图、评判他人功过是非、毁谤他人声名。
第一次的知乎提问,就我来说,已经非常圆满了!现在的我重归平静,都有回答的每一位的功劳。真的万分感谢!所以我就把我所有的问题和回答都删掉啦!留下你们的回答时常复习思考!提问的这两天你们给我的每一句回答,真的太宝贵太丰富了!
万千法门,希望我能早点看懂你们说的每一句,也希望我能早日找到自己最喜欢修学方法越来越有智慧!
法嘉宗智 回答
这题如果不挂佛教标签,挂个人情世故、做人做事,教养素质的标签,咱们可以把这帮出家人从头骂到尾,不懂事儿啊、占便宜卖乖啊、恶性装逼犯啊、会不会做人啊、懂不懂人事儿啊……诸如此类可以骂他三天三夜。而且都不带重样儿的。
但是既然这道题的标签是佛教,我们就站在一个接受佛陀的教育的修行人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
佛法的道理,区别于世间的道理。
世间的道理终归有个对错,你这么做好,你那么做不好……
而佛教的道理只有一个——随业受报。也叫因果不虚。
我们面对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他是过去因由的果报现前,同时,也是未来某个果报的因。
有什么样子的业因,就会有什么样子的果报。你造清净的因,就会有清净的果。
面对每一个境遇的时候,我会怎么想,怎么起心动念……
和尚的做法从人情世故来说,挺差劲的,面对这个情境,我会如何起心动念呢?
1、这和尚特么的傻×,白吃枣还嫌核儿大,老娘下次不伺候了!——这是A
2、可能我确实做的不够周全,下次我努力学习改正——这是B
3、我操!你丫傻逼!……不对!是我的错,我不该骂街——这是C
4、南无阿弥陀佛!——这是D。
四种心行,就是四种业因,决定了四种果报。
A、落入贪嗔痴徒增嗔心,火烧功德林;
B、以后学会世间人情,办事更靠谱;
C、降伏嗔心,既往前进;
D、督摄六根,净念相继。
A是世间愚痴凡夫;B是世间聪明凡夫;C是出世间法修持行者;D是菩萨。
如果热心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夸,那么他爱夸不夸。
如果办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自己和他人,你管他说啥。
老百姓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耶稣说,左手做的好事不要叫右手知道。
师叔说,凡事我必尽心,成功不必在我。
佛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解脱,不是给自己和他人找个说法。他有起心动念是他不对,就着他的错你继续起心动念你也跟着往里栽。
他怎么惹你了其实不重要,他惹了你之后你什么样,这才是佛法……
世间人总要讲个道理,论个对错,但是你也可以不把它当做世间事去对待……
所以给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更重要么?!我更觉得看守好当下的心行才是第一!
断除贪嗔痴,怎么做都对,远离也对,举报也对,追索也对……
落入贪嗔痴,怎么做都不对,哪怕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圣母玛利亚……
所以有个叫法嘉宗智的家伙总说——明白修行到底修什么,远比修行本身重要得多……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大正藏第 14 册 No. 0475 维摩诘所说经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敢问净土在哪儿?你猜……
网友上传配图





















对境大概会是C、B、D吧,嗯,是这么个顺序。
然后E:渐离。
就是不知什么时候会F:放下。
也许师兄的语境中D时就把F圆满了吧,阿弥陀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督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佛号截断妄流,就是清净本来面目,当下就解脱……
放下,不用放下一切念头,只需要放下那个以假为真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