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如果有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12/14/2015
抑郁、焦虑、精神疾病
...
网友提问:佛教徒如果有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按理说,佛教徒心理素质比常人好,一般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如果有自然可以通过佛法修行解决,但一个小时候缺爱的人心理伤痕始终是存在的,当真的出现需要心理干预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问题时候,该怎么办?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还是找大师同修解惑?包容的佛教没有限制任何人去信仰,但估计小时候缺爱从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通过学佛寻找解脱的群体是挺大的。我的问题就是,小时候缺爱的佛教徒如果出现心理甚至精神问题应当怎么办?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按理说,佛教徒心理素质比常人好,一般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
这个前提值得商榷。
作为信仰来说,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心里素质不够好,才会寻找一种信靠,才会有信仰,才会崇拜,才会祈求。
作为修行来讲,修行人正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不咋样,才去追求智慧,追求解脱。
不因为他修行,所以他就该如何。
其实,信佛也好,学佛也罢,和心里素质好不好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回到教理来谈问题。
佛教有缘起法和缘生法。
所谓缘起法,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现前的。没有什么是脱离因缘而存在的。
所谓缘生法,是因为有了无明,无明为因,加上缘,有了各种果报。而各种果报可以作为因,再加上缘,变出各种其他的果报。因果循环,即因即果。十二因缘最后,生缘老死……所以有了轮回。那么要跳出轮回,就是要斩断无明。

那么无论什么法门,作为学佛人,所要悟的,就是悟入缘生法。所要断除的,就是无明烦恼。
因为有了无明,就有了业报;
有了业报,就有了依报;
有了依报,随着俱生我执,就又有了无明;
然后周而复始……

那么题目中所说的缺爱也好,心里问题也好,精神问题也好。
对治这些问题,无非是怎么看待它。
你当它是个问题,它就是个问题;反之,它就是个P。
依据缘起法和缘生法。
既然一切是自己的业报,那么自己的执着,就是烦恼的根源。
既然是因缘和合,那么自己的一切起心动念,就是无明的妄念。

说到这里,道理能不能明白?
如果明白,看看当下这么五秒,三秒,甚至哪怕一秒钟,是不是就放下了?

放下之后,是不是很快就又重新陷入烦恼里?
这就是禅定力不够。
自己的“净念”没有续航能力。怎么办?
只有靠做功夫。打坐、念佛、安般、持咒……各种功夫,来培养自己的禅定力。
有了禅定力,就有了智慧——定慧本一体。
如此修来,当得大自在。

功夫不怕简短,就怕间断。

佛教徒如果有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应该加紧好好修行!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有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如何看待的问题吧。反正经历了那么多我得出的想法是心灵不健康的人学佛容易步入另一个极端。
答:直到成佛之前,谁的心灵都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