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法”这个字的含义有哪些?为什么几种不同的含义,却用同一个“法”字表示?
12/18/2015
佛法

末学文言水平一般,在读佛经(文言文)的时候,觉得有些话可以明白含义(用自己的话解释出可能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有些话有所感悟(能够感觉到它有某种说不出的含义,同时身体有反应),还有些话不解其意(不明白,也没感觉)。
末学以为,是自己不明白某些字词的含义所致。
故而想请教各位答主,善知识,佛经中“法”的含义具体有哪些?可否举出几处经文及对应的含义?
还有,我问的这个问题重要吗?
佛经应该怎么看?
如何结合经中话语的对象(比如对凡夫,对比丘,对菩萨)和场合等信息,来更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与价值,发现话背后的智慧?
-------------------------
末学自产生对“法”字的疑问之后,时常自己思考,也看了知乎的答案,有人说“法”的几个含义不相关,是翻译者把几个不同的词翻译成一个字了,末学觉得不全是这样。张三,李四(这里假设都是男性),都可以用同一个字“他”来表示,因为都是人。既然几种不同的含义在佛经里都用同一个字“法”来表示,就应该说明这几种不同的含义其实有共同的地方,都从属于一个大概念。
末学今天想到,“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其中,声音是耳朵所听到的东西,颜色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触碰是身体所感受到的东西,那么“法”是不是"意"所“意识到”的东西?“法”是不是意识,思虑,或人脑,所意识到,思考到的一切东西的总称?
这个定义与佛经里的“法”的含义能不能对得上?末学阅经有限,愿闻其详。顶礼。
法嘉宗智 回答
佛经中的“佛法”就一种含义。
中国字向来最讲道理了。
佛,弗人也。通俗说,不是人。佛嘛,确实和人不大一样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出大音声放大光明,显然不是人类的属性。
僧,曾人也。通俗说,曾经是人。僧嘛,修行人啊。过去是人,希望能通过修行和佛一样不是人。努力加油喽。
法,三去也。通俗说,去掉三个东西,就是法。佛法僧,就是曾经是人,通过修法,去掉三个东西,变得不是人。这就是佛门三宝,也叫一体三宝啦。
那去掉三个什么呢?——贪!嗔!痴!
所以,佛法,就是去掉贪嗔痴。佛经里的佛法,就这一个意思。
背离了这个,也就不是佛法~
中国字向来最讲道理了。
佛,弗人也。通俗说,不是人。佛嘛,确实和人不大一样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出大音声放大光明,显然不是人类的属性。
僧,曾人也。通俗说,曾经是人。僧嘛,修行人啊。过去是人,希望能通过修行和佛一样不是人。努力加油喽。
法,三去也。通俗说,去掉三个东西,就是法。佛法僧,就是曾经是人,通过修法,去掉三个东西,变得不是人。这就是佛门三宝,也叫一体三宝啦。
那去掉三个什么呢?——贪!嗔!痴!
所以,佛法,就是去掉贪嗔痴。佛经里的佛法,就这一个意思。
背离了这个,也就不是佛法~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顶礼。
看到“不是人”三个字,末学好害怕。
通过彻底去除贪嗔痴,来超越人道,脱离轮回,不再做人......出家人的追求就是这样吗?
如果我不再以人的形式存在,那么我还能理解人的思想与情感吗?我的理想,梦想,崇拜,憎恨,我童年少年唱过的歌,我在大学操场星空下的脚步,这些在已经不是人的我眼中,又会是什么呢?信息?经历?还是对我的,对事物的,对境界的,各种各样的执著?
如果我经历的这一切,洗脱了属于我的情感,变为白纸黑字的经历;如果我面对世间的战争,心底不再泛起一点波澜;如果我面对我的父母和我未来的爱人,他们她们的心,我不知如何与之共舞;如果我破除了所有的执著,我真的不再是人,那么我看着他们,看着众生,心中涌起的,就是慈悲吗?如果慈悲是一种过来人对那些尚在路上爬行的人的情感,那么这种慈悲,岂不是包含着一种身为过来人的优越感?(等等,这是不是意味着,以人形来到人间的菩萨,自己一生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菩萨)
如果一位菩萨来到人间却不能感受人的感受,那么这位菩萨又怎么应机度人......难道这就是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原因?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我到底是什么?涅槃到底是什么?涅槃与轮回是不是对立的......
看到“不是人”三个字,末学好害怕。
通过彻底去除贪嗔痴,来超越人道,脱离轮回,不再做人......出家人的追求就是这样吗?
如果我不再以人的形式存在,那么我还能理解人的思想与情感吗?我的理想,梦想,崇拜,憎恨,我童年少年唱过的歌,我在大学操场星空下的脚步,这些在已经不是人的我眼中,又会是什么呢?信息?经历?还是对我的,对事物的,对境界的,各种各样的执著?
如果我经历的这一切,洗脱了属于我的情感,变为白纸黑字的经历;如果我面对世间的战争,心底不再泛起一点波澜;如果我面对我的父母和我未来的爱人,他们她们的心,我不知如何与之共舞;如果我破除了所有的执著,我真的不再是人,那么我看着他们,看着众生,心中涌起的,就是慈悲吗?如果慈悲是一种过来人对那些尚在路上爬行的人的情感,那么这种慈悲,岂不是包含着一种身为过来人的优越感?(等等,这是不是意味着,以人形来到人间的菩萨,自己一生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菩萨)
如果一位菩萨来到人间却不能感受人的感受,那么这位菩萨又怎么应机度人......难道这就是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原因?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我到底是什么?涅槃到底是什么?涅槃与轮回是不是对立的......
答:只是说超脱人类的智慧,不是说另一种生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