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待枯禅?第六意识心要不要修?

1/14/2017
修行的次第
...
网友提问:佛教怎么看待枯禅?第六意识心要不要修?

这些年练习打坐,得到一种经验,就是坐下来把大 脑放空灵了,什么都不想,结果就出现两种情况,第 一种,呼吸几乎没了,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大脑一 点杂念也觉察不到了,心里暗想原来什么念头都没有 的状态是这样的,真的可以做到什么都不想,还保持 得很久,退出来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周围突然听 见杂音了,进入状态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声音。但是 更多的时候就是容易昏沉掉举;第二种情况,就是夜 半梦里容易起梦体,就是容易处在半梦半醒的情况( 出阴神),自己能感觉自己在做梦,而且眼前的情景 很逼真,有时候是自己熟悉的家里,有时候是出现在 陌生的地方,最长的时候梦里清醒了半个小时,但是 想到自己是不是死了,想到家里人,很担心,动了动 手指,就醒过来了。

后来查了查资料,感觉我这种修行方式有点像枯禅, 修得不恰当。有篇文章这样写的:我们说什么东西都 要缘起、因缘的。你要开悟的人,他以前多闻、多思 惟,种子在里边,你这个由定的熏习,他开芽结果了 ,就开悟了。你种子没有,干干的一块田守在那里, 尽管你浇肥料、浇水、太阳晒,没有种子,长得什么 ?败草,长的杂草,没有好的苗给你长出来的,那你 怎么会开悟呢?所以这些讲得很天真,也是一个极端 的错误。这些人,不动脑筋,不但是不能证果证道, 而且还有极大的危害性,哪怕你得了定,心能够止下 来了,下功夫很深,很刻苦,但是你后报,后来的报 ,将来就是愚痴,没有智慧,你脑筋停下来了,不动 了,机器不开动了,锈掉了。那么愚痴的报是什么呢 ?畜生道。 文章出处: 智敏上师:不动脑筋,有极大的危害性,佛教网

我觉得我不太认同这位老师的话,佛陀说的什么呢, 要离苦,这是首要的,所谓苦集灭道,寻找快速离苦 的途径。我不是不同意播种施肥,但是这个代价是要 经历无数次的轮回,无数次的播种啊!今生得遇佛法 不易,以后的事情谁知道!这个风险太大了! 可是我现实的情况确实不得意。脑子很愚笨,回老家 几次都不上心不认得路,记忆力很差,最重要是感觉 什么都与我无关,现在而立之年确实过得很痛苦,很 让家里人担心。老师说得很对,我就是怕动脑筋。这 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到底修行要不要动脑筋,用第 六意识心?

我最近想了:意识心作为八识之一,跟前五识眼耳鼻 舌身意一起是自己的本体,在没有证得第八识之前, 前面的六个意识(除去末那识)都是有用的,都是证 道的工具,世智辩聪固然不好,但是不会利用工具也 不行,动脑筋弄一些记忆方法不是不可,怕佛教不鼓 励,因为佛教不是让你用脑去修行,而是用心去修。 我真的乱了 欢迎朋友们积极讨论一下,总是运用第六意识心是不 是对修行有害处?

ps:补充一下,我这种打坐的状态比较奇怪,不但呼吸停了,连心跳都慢下来了,一分钟40几50几下,所以大家没经历过我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怎么清楚的描述这样感觉,反正以后我少打坐了,免得危害身体


法嘉宗智 回答

首先,什么叫枯禅?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叫自性,也叫觉性。这个自性是空的,也叫自性空。修行从一开始到究竟圆满成佛,就是要见到,看到,并且会使用自己的自性里的一切圆满的功能。那么见到本性的这个关键点,我们叫自性。也叫开悟。总之,就是见到了空性。

但是,很多人见到空性后,就执着于这个空。落入这个空。在修行上,这个叫偏空。但是这个偏空是有前提的,是见道的菩萨。没修到这一步,没偏空的资格。所以,能修枯禅的,也算是成就者了。

大乘修行分三步,由凡入圣,由圣入凡,凡圣不二。枯禅就是由凡入圣之后下不来的那些个家伙。抱死个法执不撒手的家伙。所以佛说的如筏喻者法尚应舍就是说给这些人听的。


其次,您修的那玩意儿是个啥?

您鼓捣了半天的不是枯禅,您那一套是无想定。我帮您翻译成老百姓的俗话——愣神儿,断片儿,啥都不想。而且您那一套离得无想定还很远。仅仅就是个无想。因为您还在想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想。这本身也是一想。所以,您这一套比较精准的定义是用什么都不想的方法来降低了自己意识的散乱程度。肯定是比一般人不散乱,但是也定在了一个不该定的东西上。所以,您现阶段不叫枯禅。枯禅可以很活泼,很多人吃喝玩儿乐都不耽误,唱歌、Spa、聚会、旅游样样不落,但依然落在顽空里,这才叫枯禅。从大乘来讲,枯禅本身就不被随喜赞叹,您当下玩儿的这一套更没任何意义。


第三,无想的果报是啥?

无想定的果报分几种,如果您这辈子福报比较大,五戒十善做的还ok,死了去无想天,当天人。整天啥也不想,反正就负责享福就行了。福报到头了,堕畜生道。而且还都是不大聪明的畜生,猪啊,驴啊,骡子啊,什么蠢就变什么。黄鼠狼狐狸啥的都别指望。另一种情况,如果这辈子福报比较惨,直接下去当畜生。依然是蠢畜生。

您现在回老家不认路,记忆力差,觉得凡事和自己无关,已然是修无想定的果报现前了。您看猪,吃了就睡,只要不捆起来宰了它,它从来不觉得外面的世界和他有什么关系。修无想定的果报还可能有拿起笔来不记得要写什么,看见了熟人不记得叫什么……等等等等。这很恐怖。我不建议这么玩儿。

至于原理很简单。每个人都随业受报,随无明的业力牵引而受报。您把无明表现为无想,贪一个无想,愚痴一个无想……果报自然是无想天人或者无想畜生……我以三宝的名义起誓——这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第四,智敏上师那段儿话您理解错了。老人家的意思是缘起性空,真空妙有,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为性空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所以性空。性空和缘起是一体两面,是一个东西。您非得解读成用不用脑子……这比较扯……


第五,修行的原理其实总结起来十个字——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所以您那一套无想的功夫依然是在第六识做功夫,只不过老人家说的是意识的动相,您追求的是意识的静相,其实动相静相都是相。您依然落在相上。所以再次强调,您那套功夫不好玩儿!并且不能玩儿!否则死得惨!


第六, 我最近想了:意识心作为八识之一,跟前五识眼耳鼻 舌身意一起是自己的本体,在没有证得第八识之前, 前面的六个意识(除去末那识)都是有用的,都是证 道的工具,世智辩聪固然不好,但是不会利用工具也 不行,动脑筋弄一些记忆方法不是不可,怕佛教不鼓 励,因为佛教不是让你用脑去修行,而是用心去修。 我真的乱了

这一段是您的原话,里面槽点太多了。1、意识心怎么能是本体呢?2、没有证得第八识就是没有第八识并且第八识不工作么?3、谁说的末那识没用啊?否则又哪儿来的六七因中转啊?到底怎么转?转什么?4、第六识起修您怎么可以说是证道的工具呢?5、学佛不是学记忆方法啊!6、用心修,心在哪儿啊?您端出来我瞅瞅呗?!

我帮您总结,您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修行到底要修什么,修行到底要怎么修,您是压根彻底完全没弄明白。所以现在把听来的、看来的这些东西杂糅到一起,懵逼了……彻底的一路混沌……


第七,我从来不建议任何见道位之前的学人碰唯识,碰一个死一个。多少人看完了解深密经和成唯识论,都是拿着凡夫知见在揣度佛和弥勒菩萨以及玄奘法师的智慧。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是很多人都在依文解意。所以我见过学唯识的,学一个死一个,学两个死一双。没活口,都死得透透的,一脑子的边见、身见、见取见。特别惨。

我是压根彻底不建议甚至反对您现在接触唯识的,但是我喊半天也禁不住您执着劲儿大,所以如果您依然想弄明白,我沾南公一个光,犯个懒。您搜一下南公讲解的八识规矩颂,尤其好好看看第六识和第七识那六个偈子的讲解。诚然,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与此同时,您一定是白看也得看……


最后……祝您好运?嗯!祝您好运吧!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哈哈,老师说话挺幽默的啊,不过看完了我的后脊凉拌拌的啊,怪不得我特别喜欢阿猫阿狗的,今天给打住了!我不想做畜生。。宁愿这样,还是正常点,勤修思维,修修善行,起码还能做个人,唉!
答:做人?人身难得。做啥美梦呢。给您开个书单。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看完了再说……
问:我认为题主修的不是无想定。刚查了一下书,无想定是第四禅中的,修到无想定可以投生四禅天中的广果天。题主没那么容易修到第四禅。
答:他修的是无想。远不到无想定……
问:接受您的建议并且下单 哪都不好就是听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
答:你永远这么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