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一集中,要传经的时候阿难与迦叶要收人事,佛祖为什么不阻止?

11/5/2017
西游记
...
网友提问:西游记最后一集中,要传经的时候阿难与迦叶要收人事,佛祖为什么不阻止?
佛祖当时讲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意思他是支持收人事的。为什么?佛,不是庄严净土吗?为什么感觉收人事是佛祖支持的呢?还有整部西游记,佛让传经,为什么不直接让观音带唐僧去接经?中间有意制造了八十一难,然后又帮助解难,是什么意思?制造困难的是你,出面解决的也是你,会不会被理解为“你在耍我吗?”还是想告诉我们要收获就得付出代价,即便这件事情我可以轻易做到,我也不会帮你,要你吃尽苦头方能得到,这中间有什么悬机吗?如果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你会觉得她在帮你吗?特别是亲人,你会觉得这是在故意整你吗?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2 赞

佛门有一条警语——莫将容易得,视作等闲看。

不要把轻易得来的东西认为很普通。

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是这样,太容易到手,都不会珍惜。

听说有个和尚最近传法呢,就在我们本地,而且离我不远,大家都去,那我也去吧。跟着去了。摇铃打鼓念咒子的七里八里鼓捣完回来了。

进家门第一句话——什么特么破玩意儿啊,折腾半天,累特么死我了……

至于以后修不修,再说,看心情,去他妈的破烂儿……边儿呆着去……

太容易倒手的东西,自己不珍惜。

又听说有个高人传法,离我十万八千里,下了飞机坐大巴,下了大巴坐牛车,坐上两天牛车还得徒步二百里,到了某个深山的庙子里去。

和尚在上面摇铃打鼓,自己下面心想——殊胜啊!尊贵啊!无上啊!了不起啊!

完事儿了之后还得嘀咕,这高人牛啊!在这么深山老林里面静修!大成就者啊!

原路返回到家里还得念叨。我得好好修法才能对得起恩师……

这就是差别!自己得来不容易的东西,都会珍惜。

到手的代价越大,到手之后越珍贵。

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想要一双400块的运动鞋。朋友不给买。儿子闹。

我说,我给你出个主意,每天给他4块钱零花钱。自己想买攒够了去买。

过了小半年,我见到他儿子的时候问,你的运动鞋呢?他说没买。

我问为什么?他说,不值!相对于他拿着钱不舍得花,殚精竭虑地每天翻来覆去鼓捣这点儿人民币,一双鞋的诱惑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阿难迦叶对唐僧的道理是一样的。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你愿意舍多少,你就能得多少。

说得更通俗一点儿,你来取经求法,这经法在你心里有多珍贵,你取回去才能多珍惜。

为了经法,你可以放弃什么,在未来,经法的功德和智慧才能在你身上显露多少。

所以阿难和迦叶要求唐僧用“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自欺欺人喊口号”的方式来证明给我们——对于你,经法意味着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来作为代价得到它……


一开始唐僧说,我未曾带宝贝。

阿难迦叶想,莫不是他修到平等不二了?对待各种奇珍和宝贝不起心动念了?再好的东西于他也无挂碍了?

证得了这份平等性智,那就是证得圆满法身。说通俗点儿,圆满成佛分三步走,他这已经走完两步半了。

这时候需要经么?诸佛以心印心,修到这一步,知道佛心是什么,佛智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压根用不着来取经,你自己回去说什么都一定和佛说的不二,你说什么也都是佛说,你说什么本身都是佛经。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人,需要学别人怎么说中国话么?

所以给了他一堆白本儿。宝贝和俗物既然在你看是一样的,那么有字的和无字的在你看。必然也是一样的。你有这样的智慧,你回去说什么,和佛也都是一样的……


半路发现,我操!这孙子玩儿阴的,甚至于还有想法,不给供养就用白本子糊弄老子……

回来找如来算帐,如来讲了个故事,白手传经,恐怕后人要饿死了……

回到藏经阁,阿难迦叶依然在说,佛祖说了,这人事还是要的……

既然无字的和有字的在你这里是两码事儿,既然你做不到像你刚才吹牛的那样,

那么,该表现诚意的时候你还得表现。佛法里有个专门的词——求道心!

那就表现呗。我有个唐王赐的紫金钵盂你先拿着,关键有个下文,等我回去奏请唐王,定当重谢。

既然你有宝贝和俗物的分别,那我就传你一些“但有言说,皆无实义”的文字本本……

迷时千卷少,悟后半字多。唐僧取走的是佛祖的废话,真实法并未曾得。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把宝贝当一物,终归取回去的也不过是些尘埃……


密宗特别重视供养。一方面是财供养,一方面是法供养。

财供养是指的资财,法供养指的是身口意。

说到底,是要用众生自己对于资财的贪嗔痴而转化为对佛法的动力。

五块钱求来的法必然不珍惜,五天五夜和五万块求来的法,才能让他恭敬……

这和佛没关系,只是众生自己的愚痴太混账而已……

佛要来钱也没用,来之众生用之众生,过过自己的手。

当我值乎的提问从7块涨价到99块的时候,问题数量明显少了,但是问题的质量明显高了。

需要他花99块才能提出的一个问题,也必定是让他日思夜想不得其解,并且真心希求答案的问题了。

于是我也可以更认真和用心回答每一道题了。以前7块钱的问题诸如抄经用什么本子用什么笔,用什么香炉烧什么香,我3秒就能回复完还能送他一句祝您吉祥如意。而如今所有一对一私密提问可以继续录音回答的,我都起码说上他七八分钟,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给他鼓捣通透。

再加上小区院子里的猫猫狗狗还有无家可归风餐露宿的流浪者也都有福了……


花点儿钱对大家都好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认同!最近前辈的回答方式变得不一样了啊!
答:我去问大师,大师,怎么能让我知乎回答的风格变一变。大师拿了一个鸭蛋扔我头上了。又拿一咸鸭蛋用力砸我头上了,问我,哪个疼?我恍然!咸的蛋疼!主要最近有点儿闲,可以多写点儿。但是从前不久清理门户事情过后更发现,很多学人太愚痴,太脆弱,福报太浅,不能站着和他们说话……必须得蹲下来甚至趴地上……
问:这不就是商品买卖吗 说的好清新脱俗
答:您的意思是商品需要买卖,佛法就应该白得甚至于明抢么?!真逗……
问:哈哈,难得的一次没有怼的,能转载吗?
答:买十根儿最便宜的火腿肠喂喂您们小区的猫猫狗狗,就转走……天儿凉了,大家都不容易……
问:能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风餐雨露,难道这都不是得到经书的代价?佛祖为了让唐僧知道珍惜经书就用要几件东西这种小手段,这般解读,着实可笑……
答:舍命不舍财的人还少么?不可笑么?
问:问题是对于唐僧来说几件身外之物换来无上经书,这算考验嘛,这算财物嘛?一路多少次差点丢命的人只为求真经,你告诉我,这人舍命不舍财,可笑可笑
答:那您给我讲讲,第一次为啥他说没带宝贝呢?如果真心不认为是宝贝,第二次为什么又当宝贝拿出来呢?
问:我在评论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是反驳您关于佛祖只是为了考验唐僧,让唐僧知道有舍才有得的这个观点。等于说在唐僧的心里宝贝和经书是一样价值的。可谁都知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是为了宝贝。至于唐僧第一次为什么不拿出来,那就只能去问唐僧了。
答:不不。考验的并不是是否舍得宝贝,而是考验是否在他的智慧里能把宝贝和俗物给平等对待。
问:何为俗物,何为宝贝?佛祖为真经而去考验转世灵珠俗物和宝贝。也许你我俗人会觉得宝贝更重要吧,得道高僧自知如何取舍。
答:有字的才是假的。
问:目前寺庙的敲钟收钱 也是有这一层含义啊
答:把钱当个东西,人就不是东西。不把钱当东西,敲钟不就是买一乐儿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