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思辨的禅趣》,熊逸说一句话,大意是,一部佛经受用终身,多部佛经问题多。大家怎么看?
1/18/2016
五时说法

法嘉宗智 回答
这题目本身很扯。
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家伙说思辨的禅趣。
思辨这事儿和禅有半毛钱关系?!
在顶着这么一个臭书目的前提下,回答作者的问题。
佛一辈子讲经说法,大概分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华严时,就是告诉众生世界的实相是啥样的。但是众生根本听不懂。所以……
有了第二阶段阿含时。就是小乘经典。从出离世间,苦集灭道开始。要断除对于这个世界的苦厄的感觉,就要去一个没有苦厄的地方去。但是无论走到哪里到头发现,其实苦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世界,然后……
有了第三阶段方等时,就是告诉大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觉悟,无论在哪儿,你觉悟了你就是菩萨。作为菩萨,该如何做,如何思,如何行持。光有外皮不够,还得有内核,于是……
有了第四阶段般若时,就是讲一个菩萨该具有什么样子的不二的智慧。我们放下自己的认知,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然后重点来了……
第五部分法华涅槃时。既然放下了自己的认知,放下了自己的无明,那么整个世界本来清净,众生本来都是佛。唯有一佛,无有其他。
佛一辈子的讲经说法,是按照这个逻辑思路来的。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讲不同的法。
但是现在不分条理地把多部经书凑一起,这就乱套了。
但是终归随着修行禅定,生起智慧,明心见性之后回头看,又都无二无别了……
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家伙说思辨的禅趣。
思辨这事儿和禅有半毛钱关系?!
在顶着这么一个臭书目的前提下,回答作者的问题。
佛一辈子讲经说法,大概分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华严时,就是告诉众生世界的实相是啥样的。但是众生根本听不懂。所以……
有了第二阶段阿含时。就是小乘经典。从出离世间,苦集灭道开始。要断除对于这个世界的苦厄的感觉,就要去一个没有苦厄的地方去。但是无论走到哪里到头发现,其实苦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世界,然后……
有了第三阶段方等时,就是告诉大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觉悟,无论在哪儿,你觉悟了你就是菩萨。作为菩萨,该如何做,如何思,如何行持。光有外皮不够,还得有内核,于是……
有了第四阶段般若时,就是讲一个菩萨该具有什么样子的不二的智慧。我们放下自己的认知,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然后重点来了……
第五部分法华涅槃时。既然放下了自己的认知,放下了自己的无明,那么整个世界本来清净,众生本来都是佛。唯有一佛,无有其他。
佛一辈子的讲经说法,是按照这个逻辑思路来的。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讲不同的法。
但是现在不分条理地把多部经书凑一起,这就乱套了。
但是终归随着修行禅定,生起智慧,明心见性之后回头看,又都无二无别了……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可否因此推荐阅读的次第呢
答:先念上108遍地藏经喽~


问:这。。。。原由呢?
答:念完再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