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善知识乃至依归上师与攀缘的界限?
6/10/2016
攀善缘

近来常有这疑惑,恳各位师兄指点。感恩! @云上寂静@法海真源@丘知@自在之路@冥泣@法嘉宗智@黄译晨@护法居士@无名
法嘉宗智 回答
每个众生本来都具有圆满的佛性。谁也不比谁多或少。
佛性好比是金子,每个众生就好比一块金矿。
有的金矿含金量高一些。有的含量低一些。但是终归都是金矿。
修行的目的,就好比是把金矿里的金子炼出来。
炼金当然就需要设备,需要方法,需要老师,需要时间;
学佛成佛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具体行持的法门,需要一位善知识,需要长久地做功夫。
金子炼成的时候,这些就统统都不需要了。
所谓成佛的时候,也就不再贪嗔痴,也不再攀缘。
所以佛教里对于善恶的界定是区别于世间道德的。
离迷向觉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在成佛的路上,我们需要善知识,我们需要皈依上师,皈依三宝。
这当然本身就是攀缘,圆满成佛之前,又有哪个不攀缘呢?
再追一问,成佛路上,见道之前,菩提道中,
若有善缘,为何不攀?怎能不攀?岂可不攀?
好好种善因,好好攀善缘,方能结善果啊!
佛性好比是金子,每个众生就好比一块金矿。
有的金矿含金量高一些。有的含量低一些。但是终归都是金矿。
修行的目的,就好比是把金矿里的金子炼出来。
炼金当然就需要设备,需要方法,需要老师,需要时间;
学佛成佛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具体行持的法门,需要一位善知识,需要长久地做功夫。
金子炼成的时候,这些就统统都不需要了。
所谓成佛的时候,也就不再贪嗔痴,也不再攀缘。
所以佛教里对于善恶的界定是区别于世间道德的。
离迷向觉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在成佛的路上,我们需要善知识,我们需要皈依上师,皈依三宝。
这当然本身就是攀缘,圆满成佛之前,又有哪个不攀缘呢?
再追一问,成佛路上,见道之前,菩提道中,
若有善缘,为何不攀?怎能不攀?岂可不攀?
好好种善因,好好攀善缘,方能结善果啊!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不知何为缘,就搞不清攀缘随缘。所以当下的重点是,好好做功夫,先懂缘。
答:离开功夫谈成佛,好比离开撸铁谈人鱼线。知道鼓捣一颗yuan子弹需要什么,并且照做,就足够了。听太多爆炸的轰鸣看太多蘑菇云,往往只会忘了自己该去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