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为道元功德母
3/2/2021
信为道源功德母

师父吉祥。小参中您开示的华严经的那一段偈子,是指下面这一段(摘自大正藏No.0279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是您在道友圈分享的那一小段。感恩师父!
———————————————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问贤首菩萨曰:
“我今已为诸菩萨, 说佛往修清净行,
仁亦当于此会中, 演畅修行胜功德。”
尔时,贤首菩萨以偈答曰:
“善哉仁者应谛听, 彼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随力说少分, 犹如大海一滴水。
若有菩萨初发心, 誓求当证佛菩提,
彼之功德无边际, 不可称量无与等。
何况无量无边劫, 具修地度诸功德,
十方一切诸如来, 悉共称扬不能尽。
如是无边大功德, 我今于中说少分,
譬如鸟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尘。
菩萨发意求菩提, 非是无因无有缘,
于佛法僧生净信, 以是而生广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饶自乐大名称,
但为永灭众生苦, 利益世间而发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 庄严国土供养佛,
受持正法修诸智, 证菩提故而发心。
深心信解常清净, 恭敬尊重一切佛,
于法及僧亦如是, 至诚供养而发心。
深信于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盘无上道。
信无垢浊心清净, 灭除憍慢恭敬本,
亦为法藏第一财,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 信能欢喜入佛法,
信能增长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 信力坚固无能坏,
信能永灭烦恼本, 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着, 远离诸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路, 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为功德不坏种, 信能生长菩提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依行说次第, 信乐最胜甚难得,
譬如一切世间中, 而有随意妙宝珠。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则能具足诸功德。
戒能开发菩提本, 学是勤修功德地;
于戒及学常顺行, 一切如来所称美。
若常信奉于诸佛, 则能兴集大供养;
若能兴集大供养, 彼人信佛不思议。
若常信奉于尊法, 则闻佛法无厌足;
若闻佛法无厌足, 彼人信法不思议。
若常信奉清净僧, 则得信心不退转;
若得信心不退转, 彼人信力无能动。
若得信力无能动, 则得诸根净明利;
若得诸根净明利, 则能远离恶知识。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得亲近善知识;
若得亲近善知识, 则能修集广大善。
若能修集广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则得殊胜决定解。
若得殊胜决定解, 则为诸佛所护念;
若为诸佛所护念, 则能发起菩提心。
若能发起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得生在如来家。
若得生在如来家, 则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则得信乐心清净。
若得信乐心清净, 则得增上最胜心;
若得增上最胜心, 则常修习波罗蜜。
若常修习波罗蜜, 则能具足摩诃衍;
若能具足摩诃衍, 则能如法供养佛。
若能如法供养佛, 则能念佛心不动;
若能念佛心不动, 则常睹见无量佛。
若常睹见无量佛, 则见如来体常住;
若见如来体常住, 则能知法永不灭。
若能知法永不灭, 则得辩才无障碍;
若得辩才无障碍, 则能开演无边法。
若能开演无边法, 则能慈愍度众生;
若能慈愍度众生, 则得坚固大悲心。
若得坚固大悲心, 则能爱乐甚深法;
若能爱乐甚深法, 则能舍离有为过。
若能舍离有为过, 则离憍慢及放逸;
若离憍慢及放逸, 则能兼利一切众。
若能兼利一切众, 则处生死无疲厌;
若处生死无疲厌, 则能勇健无能胜。
若能勇健无能胜, 则能发起大神通;
若能发起大神通, 则知一切众生行。
若知一切众生行, 则能成就诸群生;
若能成就诸群生, 则得善摄众生智。
若得善摄众生智, 则能成就四摄法;
若能成就四摄法, 则与众生无限利。
若与众生无限利, 则具最胜智方便;
若具最胜智方便, 则住勇猛无上道。
若住勇猛无上道, 则能摧殄诸魔力;
若能摧殄诸魔力, 则能超出四魔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则得至于不退地;
若得至于不退地, 则得无生深法忍。
若得无生深法忍, 则为诸佛所授记;
若为诸佛所授记, 则一切佛现其前。
若一切佛现其前, 则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则为诸佛所忆念。
若为诸佛所忆念, 则以佛德自庄严;
若以佛德自庄严, 则获妙福端严身。
若获妙福端严身, 则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则相庄严三十二。
若相庄严三十二, 则具随好为严饰;
若具随好为严饰, 则身光明无限量。
若身光明无限量, 则不思议光庄严;
若不思议光庄严, 其光则出诸莲华。
其光若出诸莲华, 则无量佛坐华上;
示现十方靡不遍, 悉能调伏诸众生。
若能如是调众生, 则现无量神通力。
若现无量神通力, 则住不可思议土,
演说不可思议法, 令不思议众欢喜。
若说不可思议法, 令不思议众欢喜,
则以智慧辩才力, 随众生心而化诱。
若以智慧辩才力, 随众生心而化诱,
则以智慧为先导, 身语意业恒无失。
若以智慧为先导, 身语意业恒无失,
则其愿力得自在, 普随诸趣而现身。
若其愿力得自在, 普随诸趣而现身,
则能为众说法时, 音声随类难思议。
若能为众说法时, 音声随类难思议,
则于一切众生心, 一念悉知无有余。
若于一切众生心, 一念悉知无有余,
则知烦恼无所起, 永不没溺于生死。
若知烦恼无所起, 永不没溺于生死,
则获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现世间。
若获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现世间,
则获十地十自在, 修行诸度胜解脱。
若获十地十自在, 修行诸度胜解脱,
则获灌顶大神通, 住于最胜诸三昧。
若获灌顶大神通, 住于最胜诸三昧,
则于十方诸佛所, 应受灌顶而升位。
若于十方诸佛所, 应受灌顶而升位,
则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顶。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顶,
则身充遍如虚空, 安住不动满十方。
若身充遍如虚空, 安住不动满十方,
则彼所行无与等,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勤修大悲行, 愿度一切无不果,
见闻听受若供养, 靡不皆令获安乐。
彼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无缺减,
十善妙行等诸道, 无上胜宝皆令现。
譬如大海金刚聚, 以彼威力生众宝,
无减无增亦无尽, 菩萨功德聚亦然。
或有刹土无有佛, 于彼示现成正觉,
或有国土不知法, 于彼为说妙法藏。
无有分别无功用, 于一念顷遍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无量方便化群生。
于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现成佛道,
转正法轮入寂灭, 乃至舍利广分布。
或现声闻独觉道, 或现成佛普庄严,
如是开阐三乘教, 广度众生无量劫。
或现童男童女形, 天龙及以阿修罗,
乃至摩睺罗伽等, 随其所乐悉令见。
众生形相各不同, 行业音声亦无量,
如是一切皆能现, 海印三昧威神力。
严净不可思议刹, 供养一切诸如来,
放大光明无有边, 度脱众生亦无限。
智慧自在不思议, 说法言辞无有碍,
施戒忍进及禅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华严三昧力,
一微尘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尘定,
而彼微尘亦不增, 于一普现难思刹。
彼一尘内众多刹, 或有有佛或无佛,
或有杂染或清净, 或有广大或狭小,
或复有成或有坏,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旷野热时焰, 或如天上因陀网。
如一尘中所示现, 一切微尘悉亦然。
此大名称诸圣人, 三昧解脱神通力,
若欲供养一切佛, 入于三昧起神变,
能以一手遍三千, 普供一切诸如来。
十方所有胜妙华, 涂香末香无价宝,
如是皆从手中出, 供养道树诸最胜。
无价宝衣杂妙香, 宝幢幡盖皆严好,
真金为华宝为帐, 莫不皆从掌中雨。
十方所有诸妙物, 应可奉献无上尊,
掌中悉雨无不备, 菩提树前持供佛。
十方一切诸妓乐, 钟鼓琴瑟非一类,
悉奏和雅妙音声, 靡不从于掌中出。
十方所有诸赞颂, 称叹如来实功德,
如是种种妙言辞, 皆从掌内而开演。
菩萨右手放净光, 光中香水从空雨,
普洒十方诸佛土, 供养一切照世灯。
又放光明妙庄严, 出生无量宝莲华,
其华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养于诸佛。
又放光明华庄严, 种种妙华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香庄严, 种种妙香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末香严, 种种末香聚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衣庄严, 种种名衣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宝庄严, 种种妙宝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莲庄严, 种种莲华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璎庄严, 种种妙璎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 供养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幢庄严, 其幢绚焕备众色,
种种无量皆殊好, 以此庄严诸佛土。
种种杂宝庄严盖, 众妙缯幡共垂饰,
摩尼宝铎演佛音, 执持供养诸如来。
手出供具难思议, 如是供养一导师,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菩萨住在三昧中, 种种自在摄众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无量方便而开诱。
或以供养如来门, 或以难思布施门,
或以头陀持戒门, 或以不动堪忍门。
或以苦行精进门, 或以寂静禅定门,
或以决了智慧门, 或以所行方便门。
或以梵住神通门, 或以四摄利益门,
或以福智庄严门, 或以因缘解脱门。
或以根力正道门, 或以声闻解脱门,
或以独觉清净门, 或以大乘自在门。
或以无常众苦门, 或以无我寿者门,
或以不净离欲门, 或以灭尽三昧门。
随诸众生病不同, 悉以法药而对治;
随诸众生心所乐, 悉以方便而满足;
随诸众生行差别, 悉以善巧而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测。
有妙三昧名随乐, 菩萨住此普观察,
随宜示现度众生, 悉使欢心从法化。
劫中饥馑灾难时, 悉与世间诸乐具,
随其所欲皆令满, 普为众生作饶益。
或以饮食上好味, 宝衣严具众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舍, 令好施者悉从化。
或以相好庄严身, 上妙衣服宝璎珞,
华鬘为饰香涂体, 威仪具足度众生。
一切世间所好尚, 色相颜容及衣服,
随应普现惬其心, 𢔌乐色者皆从道。
迦陵频伽美妙音, 俱枳罗等妙音声,
种种梵音皆具足, 随其心乐为说法。
八万四千诸法门, 诸佛以此度众生,
彼亦如其差别法, 随世所宜而化度。
众生苦乐利衰等, 一切世间所作法,
悉能应现同其事, 以此普度诸众生。
一切世间众苦患, 深广无涯如大海,
与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乐。
若有不识出离法, 不求解脱离諠愦,
菩萨为现舍国财, 常乐出家心寂静。
家是贪爱系缚所, 欲使众生悉免离,
故示出家得解脱, 于诸欲乐无所受。
菩萨示行十种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诸仙行等悉无余, 为欲利益众生故。
若有众生寿无量, 烦恼微细乐具足,
菩萨于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众患。
或有贪欲瞋恚痴, 烦恼猛火常炽然,
菩萨为现老病死, 令彼众生悉调伏。
如来十力无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无量诸功德, 悉以示现度众生。
记心教诫及神足, 悉是如来自在用,
彼诸大士皆示现, 能使众生尽调伏。
菩萨种种方便门, 随顺世法度众生,
譬如莲华不着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雅思渊才文中王, 歌舞谈说众所欣,
一切世间众技术, 譬如幻师无不现。
或为长者邑中主, 或为贾客商人导,
或为国王及大臣, 或作良医善众论。
或于旷野作大树, 或为良药众宝藏,
或作宝珠随所求, 或以正道示众生。
若见世界始成立, 众生未有资身具,
是时菩萨为工匠, 为之示现种种业。
不作逼恼众生物, 但说利益世间事,
咒术药草等众论, 如是所有皆能说。
一切仙人殊胜行, 人天等类同信仰,
如是难行苦行法, 菩萨随应悉能作。
或作外道出家人, 或在山林自勤苦,
或露形体无衣服, 而于彼众作师长。
或现邪命种种行, 习行非法以为胜,
或现梵志诸威仪, 于彼众中为上首。
或受五热随日转, 或持牛狗及鹿戒,
或着坏衣奉事火, 为化是等作导师。
或有示谒诸天庙, 或复示入恒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行, 于彼常思已胜法。
或现蹲踞或翘足, 或卧草棘及灰上,
或复卧杵求出离, 而于彼众作师首。
如是等类诸外道, 观其意解与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 令彼见已皆调伏。
众生迷惑禀邪教, 住于恶见受众苦,
为其方便说妙法, 悉令得解真实谛。
或边咒语说四谛, 或善密语说四谛,
或人直语说四谛, 或天密语说四谛,
分别文字说四谛, 决定义理说四谛,
善破于他说四谛, 非外所动说四谛,
或八部语说四谛, 或一切语说四谛,
随彼所解语言音, 为说四谛令解脱。
所有一切诸佛法, 皆如是说无不尽,
知语境界不思议, 是名说法三昧力。
法嘉宗智 回答
这一段儿都好……能多诵读肯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