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宝黛为何取笑宝玉参禅?
8/1/2016
红楼梦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宝黛为何取笑宝玉参禅?宝玉由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姐妹的不理解、自己徒劳碌,写下禅语,却被宝黛取笑。
1. 了悟这样的道理,该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姐妹要取笑这行为,难道没有经历世事、或愚钝之人不能借佛家古籍以学习么?
2. 再为甚么黛玉一上来就问“尔有何坚而有何贵,似乎问的没头没脑的,这跟打消他参禅的念头有什么关系?(在下实在比宝玉更愚钝)
3. 后面,宝玉看出姑娘们所觉在先,却又从哪一句话里看出 他们也“尚未解悟”的呢?我看宝黛说的极是。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这故事有前文,薛宝钗过生日,然后戏园子里唱戏。期间王熙凤领着一个戏子说,你们看他像谁。
大家都知道像林黛玉,但是都不说。
过去有句话,世间有三丑,王八戏子吹鼓手。
王八是戴绿帽子的男人,吹鼓手自不必提,
戏子是下九流,三品国公家的外孙女千金小姐,怎么能拿个戏子比?
但是史湘云是个没脑子的,他捅了马蜂窝了。说这戏子像林黛玉。
然后贾宝玉就坐蜡了,忙着向史湘云使眼色。
史湘云就不答应了,忙着回去收东西。
贾宝玉就来哄,说林黛玉多心,你别惹他。
史湘云说,别人能说他,我不能说他?
行!他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
贾宝玉就慌了,然后搬出超必杀技,
我要是有坏心,就化成灰,让万人踹。
史湘云也不是吃素的,
说,你这些话留给那些小心眼儿能辖制住你的人说去吧。然后就去睡了。
贾宝玉碰了一鼻子灰,然后去找林黛玉。
一进门让林黛玉给赶出来然后把门关上了。
然后求爷爷告奶奶开了门进去。
宝玉说,亲娘祖宗啊,你就是要折腾,得有个由头吧?
林黛玉开挂,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就拿我比作戏子取笑。
贾宝玉委屈啊,我又没说你是戏子,你跟我红什么脸啊!
林黛玉放招,你没说我是,你比那说我是戏子的还恶毒!
你跟史湘云使什么眼色啊,是不是他跟我玩儿会跌了身份啊?
他是公侯家的大小姐,我是外嫁的外孙女丫头,你是这意思不?
你是怕他说我是戏子,如果我要回了嘴,是他自轻自贱自找不痛快?
只不过他不领你情,然后你又来说我小性子小心眼儿,是不是?
你怕他得罪我,我就是讨厌的,跟你毛线关系?
他就是真得罪我了,跟你毛线关系?
然后他就回自己那儿去了,各种不爽。
袭人不是吃素的啊,袭人来安慰他,大家都好好的多好啊。
他说,狗屁好好的!他们好好的,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然后写了个偈子睡了。
林黛玉毕竟还是小心眼儿,又借着来看看袭人来打探敌情。
袭人就给了他写的偈子。
第二天,林黛玉给史湘云薛宝钗看了这个偈子,
薛宝钗说,禅门的这些机锋,最是害人的,要来打掉他这个主意。
然后就有了您问的三个问题。
故事梗概介绍到这里。
我是隐形分割线。
1. 了悟这样的道理,该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姐妹要取笑这行为,难道没有经历世事、或愚钝之人不能借佛家古籍以学习么?
姐妹们取笑的不是了悟道理,也不是取笑进步。他们都知道贾宝玉是女人堆里长大的情种,稍有一个姐姐妹妹不如意就寻死觅活的。
他们取笑的是贾宝玉这种人生态度,动不动就要去当和尚,化青烟。
感情问题就用感情解决,犯不上拿着参禅和四大皆空来发泄脾气。
2. 再为甚么黛玉一上来就问“尔有何坚而有何贵,似乎问的没头没脑的,这跟打消他参禅的念头有什么关系?(在下实在比宝玉更愚钝)
打消他的念头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不灵。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执着,试一支钢笔是否好用,很多人会签个名字试试。
那么从名字入手,你既然叫宝玉,到底哪儿是宝哪儿是玉。
其实这句话如果真作为禅门机锋,关隘不在宝和玉,
而在“尔”。放不下这个“尔”,说是狗屎,说是宝玉,都在瞎扯。
3. 后面,宝玉看出姑娘们所觉在先,却又从哪一句话里看出 他们也“尚未解悟”的呢?我看宝黛说的极是。
林黛玉就着贾宝玉的偈子说了两句,大体就是告诉贾宝玉,你那个不灵。
薛宝钗又就着林黛玉的两句话把六祖的故事讲了一遍。
林黛玉说,就你这山炮,连撂倒我俩都没戏,就放弃参禅的念头吧。
因为前面被林黛玉问住了,
所以自然他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的HP、SP、MP在自己之上。
林黛玉都自称不灵,那自己就更完蛋了。
P.S.
其实林黛玉和薛宝钗说的都不对。
贾宝玉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意思就是没啥可说可修正的,就是立足点。
也就是说,时刻立足在不可说,无可证的境界上。
林黛玉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意思就是如果你以这个为立足点,那么还是有个立足点。
要连这个放下,才是真干净。
其实,真若有个干净,也不叫干净。
很像维摩诘经里面文殊菩萨和维摩诘的对话,
“空”可以被分别吗?答曰:分别也是“空”的。
要离一切境界,才是无所住,
既不能住在是立足境上,也不能住在是方干净上。
其实贾宝玉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无可云证也要放下。
诚然,“放下无可云证”本身也要放下。
薛宝钗并不懂六祖的真意。
六祖的偈子不能拿出来单聊。
否则他的偈子和神秀的偈子都不对。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落在了有上。空有二边,神秀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
而惠能说这个偈子,不是为了立自己的。
前面人家在客栈听了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这时候要是为了立自己的,
那就还是有所住。
所以六祖的偈子不是为了立,而是为了破。
破啥?破神秀的这个有。
所以六祖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俩偈子单看哪个都不对,两个一起看,
才能打破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所谓一元,不是把两个合起来叫做一元,
而是打破两个,一个都不剩,
连不剩也不剩,才找到一点点本地风光的迹象……
所以黛玉和宝钗确实尚未解悟。
只不过以贾宝玉的水平是看不出来的,差太远了……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最爱林妹妹……
大家都知道像林黛玉,但是都不说。
过去有句话,世间有三丑,王八戏子吹鼓手。
王八是戴绿帽子的男人,吹鼓手自不必提,
戏子是下九流,三品国公家的外孙女千金小姐,怎么能拿个戏子比?
但是史湘云是个没脑子的,他捅了马蜂窝了。说这戏子像林黛玉。
然后贾宝玉就坐蜡了,忙着向史湘云使眼色。
史湘云就不答应了,忙着回去收东西。
贾宝玉就来哄,说林黛玉多心,你别惹他。
史湘云说,别人能说他,我不能说他?
行!他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
贾宝玉就慌了,然后搬出超必杀技,
我要是有坏心,就化成灰,让万人踹。
史湘云也不是吃素的,
说,你这些话留给那些小心眼儿能辖制住你的人说去吧。然后就去睡了。
贾宝玉碰了一鼻子灰,然后去找林黛玉。
一进门让林黛玉给赶出来然后把门关上了。
然后求爷爷告奶奶开了门进去。
宝玉说,亲娘祖宗啊,你就是要折腾,得有个由头吧?
林黛玉开挂,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就拿我比作戏子取笑。
贾宝玉委屈啊,我又没说你是戏子,你跟我红什么脸啊!
林黛玉放招,你没说我是,你比那说我是戏子的还恶毒!
你跟史湘云使什么眼色啊,是不是他跟我玩儿会跌了身份啊?
他是公侯家的大小姐,我是外嫁的外孙女丫头,你是这意思不?
你是怕他说我是戏子,如果我要回了嘴,是他自轻自贱自找不痛快?
只不过他不领你情,然后你又来说我小性子小心眼儿,是不是?
你怕他得罪我,我就是讨厌的,跟你毛线关系?
他就是真得罪我了,跟你毛线关系?
然后他就回自己那儿去了,各种不爽。
袭人不是吃素的啊,袭人来安慰他,大家都好好的多好啊。
他说,狗屁好好的!他们好好的,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然后写了个偈子睡了。
林黛玉毕竟还是小心眼儿,又借着来看看袭人来打探敌情。
袭人就给了他写的偈子。
第二天,林黛玉给史湘云薛宝钗看了这个偈子,
薛宝钗说,禅门的这些机锋,最是害人的,要来打掉他这个主意。
然后就有了您问的三个问题。
故事梗概介绍到这里。
我是隐形分割线。
1. 了悟这样的道理,该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姐妹要取笑这行为,难道没有经历世事、或愚钝之人不能借佛家古籍以学习么?
姐妹们取笑的不是了悟道理,也不是取笑进步。他们都知道贾宝玉是女人堆里长大的情种,稍有一个姐姐妹妹不如意就寻死觅活的。
他们取笑的是贾宝玉这种人生态度,动不动就要去当和尚,化青烟。
感情问题就用感情解决,犯不上拿着参禅和四大皆空来发泄脾气。
2. 再为甚么黛玉一上来就问“尔有何坚而有何贵,似乎问的没头没脑的,这跟打消他参禅的念头有什么关系?(在下实在比宝玉更愚钝)
打消他的念头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不灵。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执着,试一支钢笔是否好用,很多人会签个名字试试。
那么从名字入手,你既然叫宝玉,到底哪儿是宝哪儿是玉。
其实这句话如果真作为禅门机锋,关隘不在宝和玉,
而在“尔”。放不下这个“尔”,说是狗屎,说是宝玉,都在瞎扯。
3. 后面,宝玉看出姑娘们所觉在先,却又从哪一句话里看出 他们也“尚未解悟”的呢?我看宝黛说的极是。
林黛玉就着贾宝玉的偈子说了两句,大体就是告诉贾宝玉,你那个不灵。
薛宝钗又就着林黛玉的两句话把六祖的故事讲了一遍。
林黛玉说,就你这山炮,连撂倒我俩都没戏,就放弃参禅的念头吧。
因为前面被林黛玉问住了,
所以自然他觉得林黛玉和薛宝钗的HP、SP、MP在自己之上。
林黛玉都自称不灵,那自己就更完蛋了。
P.S.
其实林黛玉和薛宝钗说的都不对。
贾宝玉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意思就是没啥可说可修正的,就是立足点。
也就是说,时刻立足在不可说,无可证的境界上。
林黛玉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意思就是如果你以这个为立足点,那么还是有个立足点。
要连这个放下,才是真干净。
其实,真若有个干净,也不叫干净。
很像维摩诘经里面文殊菩萨和维摩诘的对话,
“空”可以被分别吗?答曰:分别也是“空”的。
要离一切境界,才是无所住,
既不能住在是立足境上,也不能住在是方干净上。
其实贾宝玉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无可云证也要放下。
诚然,“放下无可云证”本身也要放下。
薛宝钗并不懂六祖的真意。
六祖的偈子不能拿出来单聊。
否则他的偈子和神秀的偈子都不对。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落在了有上。空有二边,神秀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
而惠能说这个偈子,不是为了立自己的。
前面人家在客栈听了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这时候要是为了立自己的,
那就还是有所住。
所以六祖的偈子不是为了立,而是为了破。
破啥?破神秀的这个有。
所以六祖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俩偈子单看哪个都不对,两个一起看,
才能打破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所谓一元,不是把两个合起来叫做一元,
而是打破两个,一个都不剩,
连不剩也不剩,才找到一点点本地风光的迹象……
所以黛玉和宝钗确实尚未解悟。
只不过以贾宝玉的水平是看不出来的,差太远了……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最爱林妹妹……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谁让你最爱林妹妹的?
答:总不能爱鲍二家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