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功夫的修行人还会做梦吗?能控制梦境是不是有把握了生死了?
8/23/2016
梦

佛教唯识学认为,梦中意识属于独头意识的一种。
我和我认识的人有这样一种经历,身体得病,极其虚弱的情况下,梦境非常多,散乱,偶尔会经历清醒梦(从来没有过的清醒体验,与现实无异),而且醒来能够清楚的复述梦的内容,这种体验几十年从未有过;但是身体强壮的人,却说晚上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感觉到)做梦。
由此引出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希望能得到解答:
1.综合考虑,无梦是好事,还是有梦是好事?
2.修行有成就的人,睡眠时还会产生梦境吗?
3.倘若有梦境,但是全程能做到清醒意识梦,能控梦,变梦,这样的人对了生死是不是有把握了?
4.我仅有的一次经历:梦将醒的时候,眼前突然能看到十几个“唐卡”这样的佛菩萨的形象,而且明亮如白昼一样,细节纹理很清楚,然后又看到一大段文字,也看得很清楚,只可惜过几分钟又忘记内容了,这种经历在我的生命中只出现一回,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验呢?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1.综合考虑,无梦是好事,还是有梦是好事?周围很喧闹,这是声音的动相;
周围很安静,什么声音都没有,其实这是声音的静相。而不是没有声音。
梦境是独影境,
有梦是意识境界的动相,无梦是静相。
所以两者其实不对立。
如同您问一张纸是正面好还是背面好。
其实怎么答都对,同时,怎么答也都不对。
佛法是要断除对于见闻觉知的执着和攀缘,而不是要断除见闻觉知。
做个梦,犯个馋,身上痒了挠挠,饿了肚子叫……
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是要断这些反应,
而是要断除不攀附这些外境和外缘。
孩子脏了要洗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弄死。
2.修行有成就的人,睡眠时还会产生梦境吗?有一句话说,圣人无梦。
其实如果单单落在这四个字上,依然是落在一边
作为圣人,比较靠谱也很啰嗦的说法应该大抵——
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想有啥就有啥。
好比一个人可以连续一个月不吃饭,
还有一个人可以一个月每天吃二十斤饭,
显然他俩都是高手。
但是如果一个人,既可以一个月不吃,又可以天天吃二十斤。
依我看,这比那两位还高手。
成就,一定不是没有什么,而是想啥有啥。
3.倘若有梦境,但是全程能做到清醒意识梦,能控梦,变梦,这样的人对了生死是不是有把握了?很多时候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然后似乎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
这和睡眠深度有关。也和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有关。
能做到这个是否对了生死有把握,只能说——没戏。
如果可以每天晚上临睡前知道明天睁眼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情况大概才有了一点点了生死的影子……
以前南公讲法说,醒着的功夫,到梦里剩下十分之一;
梦里的功夫,到中阴身剩下十分之一(亦或百分之一,我没记清);
乐观来看,梦里十成把握的事儿,中阴身剩下一成。
所以,了生脱死,还得加油努力啊……
4.我仅有的一次经历:梦将醒的时候,眼前突然能看到十几个“唐卡”这样的佛菩萨的形象,而且明亮如白昼一样,细节纹理很清楚,然后又看到一大段文字,也看得很清楚,只可惜过几分钟又忘记内容了,这种经历在我的生命中只出现一回,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验呢?
所谓女人的直觉,还有潜意识,其实都是已经储存在大脑里但是未经特别注明或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信息,
这些信息在梦境里,或者在生活里一定会有各种反应和体现。
觉得某人很眼熟,或者某人很讨厌,
其实都是以前接触过一个相近的人。
有过一个实验,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看Tom & Jerry。
在其中插入千分之三秒的一张一个人虐狗的图片,
按照展现速度,孩子是无法看清这张图片的,但是这张图片都看到了,
然后画面里出现的虐狗的人和另一个人陪孩子玩,
虐狗的人显然不被孩子喜欢。
就是这个道理,信息已经进来,但是自己没意识到。
或者说这是一个没有成为记忆的信息。
这些信息或多或少都成为了我们的第六感,梦境,或者直觉……
答的很散,也很不专业,
但是希望可以帮到您。
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所以平时很多我们所谓的爱恨其实都是偏见,或者是一种大脑的malfunction,而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认识回归真实,是这样吗?
答:如是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