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超市里,旅游景点经常看到的功德箱,里面的钱真的拿去做公益了吗?

5/9/2016
在乎能供之心,不在所供之境 供养
...
网友提问:那些超市里,旅游景点经常看到的功德箱,里面的钱真的拿去做公益了吗?
经常看到这些箱子,款式一致似乎有统一标准,里面也往往不少钱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1 赞

供养的功德不在于供佛,佛啥也不缺,人家不需要咱的供养。
咱们大可不必觉得人家少了咱们的供养而闹心,
其实人家更闹心的是咱咋居然能活成这样儿而一点儿都不难受……

供养的是自己,是自性,是谦卑,是慷慨,是放下那份贪著和占有欲。
这才是这份最弥足珍贵的能供之心。

他们拿钱去干啥,真慈善了还是真腐败了,
您的钱是用于小孩还是小姐了,这是所供之境。

供养的真正关隘,就在能供之心而不在所供之境。

您供养是您的慈悲,他贪枉是他的恶习。
因为他的恶习而断了您的慈悲,这才是最不值的……
千万不要被外境的恶,断阻了本来内心的善……

在能供之心,不在所供之境……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若知所供不能供于需求之人,所供何为?何来所供之境?有因才有果,若因不能得果,种因何为?何来种因之境?
答: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没自觉的时候,不用琢磨觉他,何来所供之境?人我众生寿者相来。无相,得三轮体空,是则名为真供养。有为法的供养,怎么都不会圆满;无为法的供养,咋样都圆满。
问:我给你我的账号,请问你会慈悲自己吗?强调自己的善,对恶的无视和沉默,反而是最大的恶。功德箱不是用来饲养自己的。
答:我所强调的,是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然后不纠结。做了不纠结,因为慈悲;不做也不纠结,因为解脱。而不是迂腐和纵容。您的账号大可以拿来,我更欢迎您到我这来。只要专心肯修行,管你吃喝。不能把慈悲理解为没了智慧的随喜恶业。对吧?
问:跟给乞讨者是一个道理吧
答:如是如是。
问:请教下,放生,假如发心是好的,希望这个龟回到大自然好好活着,我放的是我的慈悲,乌龟后来死了那是它本身的果,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脱离了智慧的好心好意,不能叫做慈悲。
问:所以您的意思是只要我愿意供就可以了,没必要管这笔钱到底被拿来干嘛了?
答:是啊~再直白点,他拿去干嘛,您管得了么?愿意就做,不愿意就不做。别纠结就是得解脱。
问:那原本可以拿来做善事的钱,被拿去做错事,算不算足额作恶呢
答:你知道他们作恶而去给钱,这叫随喜恶业。他们说拿去慈善您给钱就是在做慈善。个人承担自己的因果。举个例子,做菜刀的匠人不会因为有人拿菜刀去砍人而落杀人的果报吧?
问:这样是不是太出世了呢,如果能对这笔钱加以监管,或者是把这笔钱交给更靠谱的组织,不应该是更大的善吗?明知这笔钱可能不会被拿去做善事,却仍然把这笔钱随意捐去,算不算另一种恶呢?
答:明知不靠谱去做,是蠢。不知道结果如何而自在,是解脱。
问:所以您觉得题主问的这些地方靠谱吗:)
答:这个地方能用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回答么?一句话肯定全部和否定全部,都是偏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