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很重要吗?
8/14/2016
破戒

有一些人谈到戒邪淫反而邪淫心更重!其实信佛只要皈依三宝就可以了,至于五戒不是强行要求的,能持几戒就持几戒,只要不受戒就不会破戒,受戒了可以舍戒,舍戒了就不算破戒,舍戒了任然可以受戒。(来自正信的佛教)
法嘉宗智 回答
,获得 2 赞
偷换概念:
1、五戒不是强行要求的,不代表不受五戒和受了五戒的效果是一样的。
2、不受戒就不会破戒,不代表不受戒做了恶事就没有果报。
3、受戒可以舍戒,不代表舍了戒就不受因果。
4、舍戒不算破戒,没戒体而做恶事,因果一样不虚。
5、舍戒了可以再受戒,但是再受戒的戒体的质量和第一次就不一样了。一辆修好的废车,和一辆新车。不一样!一顿热好的剩菜和刚出锅的新菜。不一样!
传媒学里很注重舆论引导,
A说,我看见你老婆搀着一个男人。
B说,我看见你老婆搀着你岳父。
其实A和B说的都是实话,都不妄语,但是却巧妙地用语言技术把听者的思路引导到了说话者所期待的方向上。
播新闻可以,
讲故事可以,
脱口秀可以,
大型生活类服务节目可以,
用这套东西鼓捣佛法,不行!
您问持戒重要吗?
持戒比什么都重要。
戒行是佛法的生命!
1、五戒不是强行要求的,不代表不受五戒和受了五戒的效果是一样的。
2、不受戒就不会破戒,不代表不受戒做了恶事就没有果报。
3、受戒可以舍戒,不代表舍了戒就不受因果。
4、舍戒不算破戒,没戒体而做恶事,因果一样不虚。
5、舍戒了可以再受戒,但是再受戒的戒体的质量和第一次就不一样了。一辆修好的废车,和一辆新车。不一样!一顿热好的剩菜和刚出锅的新菜。不一样!
传媒学里很注重舆论引导,
A说,我看见你老婆搀着一个男人。
B说,我看见你老婆搀着你岳父。
其实A和B说的都是实话,都不妄语,但是却巧妙地用语言技术把听者的思路引导到了说话者所期待的方向上。
播新闻可以,
讲故事可以,
脱口秀可以,
大型生活类服务节目可以,
用这套东西鼓捣佛法,不行!
大正藏第 01 册 No. 0007 大般涅槃经
尔时,如来告阿难言:“汝勿见我入般涅槃,便谓正法于此永绝。何以故?我昔为诸比丘,制戒波罗提木叉,及余所说种种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师。如我在世,无有异也。阿难!我般涅槃后,诸比丘等,各依次第,大小相敬,不得呼姓,皆唤名字。互相伺察,无令众中有犯大戒,不应 求觅他细过。车匿比丘,应与重罚。”阿难问佛:“与何重罚?”佛言:“阿难!与重罚者,一切比丘勿与共语。”于是阿难,如教奉行。
您问持戒重要吗?
持戒比什么都重要。
戒行是佛法的生命!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大师您说的对。首先我非常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居士,但是就目前来看戒不了邪Y,还有我喜欢吃肉,我试过吃素,但是根本受不了,我也很苦恼,问了很多人,他们说戒不了就不要戒了,这样反而好一点,所以当我发现还有不受五戒这种说法,就很高兴,当然不杀生,不饮酒,不妄语,不偷盗还是能做到的。这样能成为居士吗?
答:首先。定义什么是邪Y,手Y不算邪Y。其次,五条戒律不能都受,可以选择能做到的受戒。另外,吃肉不是戒律禁止的内容。最后,只要做就比不做要好,做得多比做得少要好
祝您一切顺利!
祝您一切顺利!


问:舍戒以后在受戒,戒体会不一样。这个说法是错的。律中没此说明。
答:戒体质量真的有区别。


问:请问仁者?什么是戒体?
答:《 佛学大词典 》
【戒体三种】
我个人支持戒体假色。其实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舍戒后再受戒,于持戒的精进力不足。是否这么说,就改正原先的错误了?
【戒体三种】
《 佛学大词典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卷十三所载(大二九·七○上):‘毗婆沙师说有实物,名无表色,是我所宗。’
(二)心法:经部、唯识宗之主张。谓受戒时有发动思之心所,由此心所之种子相续而生防非止恶之功能,故戒体虽依受戒时之表色而生,附以色名,然实为心法。如成唯识论卷一所载(大三一·四下):‘表既实无,无表宁实,然依思愿善恶分限,假立无表,理亦无违。谓此或依发胜身语善恶思种增长位立,或依定中止身语恶行思立,故是假有。’盖大乘唯识宗主张无表虽非色,但由其所防与所发,假名为色。又就别解脱戒而言,谓无表以思心所种子上之功能为体;若就道共戒与定共戒而言,则以现行之思为体。
(三)非色非心法:成实论之主张。谓戒体无形质,故非色;无缘虑,故非心。如成实论卷七无作品所载(大三二·二九○中):‘若人在不善、无记心,若无心,亦名持戒。(中略)无作法非心,今为是色,为是心不相应行。(中略)色是恼坏相,是无作中恼坏相不可得故,非色性。’道宣亦主此说,系于四分律之当分,依准成实宗之所立,立非色非心之戒体。但道宣于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三复举出南山圆宗之戒体说,即视四分律分通于大乘,而以藏识(真妄和合之现识)中熏习之善种子为戒体,此‘种子戒体说’实为道宣之正义。
我个人支持戒体假色。其实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舍戒后再受戒,于持戒的精进力不足。是否这么说,就改正原先的错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