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善良与戒行利他梵行之举是否能与终极解脱建立永恒的联系?
                12/23/2017
            
            
        
假设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做一个能利他之人 而追求最终的觉性成为最大目标的话 是否需要牺牲掉一切障碍它的东西以换取绝对理性 哪怕这样东西是你最视为宝贵的利他的价值观 还是说唯有坚持利他自利 才能导向最终解脱的道路 这两者是有永恒联系的 我已经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的十分难受(身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 末学毕生最基本的信念就是要尽到人生做一个好人的责任 然而追求觉的状态是否会使得我最终要抛弃这种我视为最重要的东西?)我读到文殊仗剑逼佛会生出极大恐怖 求助各位 毕竟德行善良利他只是世间的价值观 没有恒常不变的世间之事 它里面是否真的存在某种永恒的东西导向觉性 ?
                 法嘉宗智  回答
 法嘉宗智  回答
            
            有人说菩萨慈悲,还有人说金刚怒目。
反正自己没修到金刚,没修到菩萨,金刚菩萨的境界可以随便猜。
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用的是金扁担。
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揣度举头三尺的神明……苦辣酸甜,来者不拒……
佛说了四句话,叫缘起偈,也叫法身偈。我更愿意用法身偈这个名字。
这是区别于凡夫和菩萨的根本标志——有没证得法身。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这是佛的智。而德行,利他,换取,责任……这是人的识。
换言之,您在用自己的识,去揣度佛的智。
您在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佛菩萨遇到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天有一道题,大概是问,佛菩萨会不会慈悲?
其实,佛菩萨之所以是佛菩萨,因为祂只随缘。
所谓终极解脱,就是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来的,一切都是因缘生灭法,
知道一切,哪怕自己的肉身和意识都是因缘来的之后,不攀缘,断除攀缘心。
然后自己的情绪不波动,自己的意识不狂躁,在离开一切忧喜悲恼之后,
该干嘛干嘛……
当年,哪年来着,虚云老和尚禅七开始,第一天就只围绕四个字开示,
——深信因果。
啥叫深信因果,你信不信喝水解渴吃饭解饿?
神经病!谁信那玩意儿?!那还用信?!
嗯!这就是深信到了不用信。
什么时候对于因缘果报的知见和行持能如同喝水解渴一样的时候,就是深信因果,就是终极解脱。
佛说四依四不依,其中两条,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
做不到这个,怎么都和解脱没关系。做到了,就是大菩萨!
网友上传配图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为什么见到缘起就能断除执着和攀缘心呢?
答:因为都是因缘果报……
